试点“海绵化” 绿城“会吐纳”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讯(记者 骆万丽 通讯员 陈燕 实习生 邱小玲)从曾经的“雨季看海”“旱季喊渴”到现在“如同海绵般自由呼吸”——两年多来,南宁市通过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显现。目前,南宁市海绵化改造已向居民小区和区直、市直单位推进,到今年底将基本完成国家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中最大的海绵示范区建设。
2015年4月,南宁市以第一名的成绩列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名单,正式开启了系统性建设海绵城市的步伐。南宁市海绵城市与水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就是形成大量的“海绵体”,比如河、湖、池塘等水系以及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将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以“治水、建城、为民”为总体工作要求,南宁市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有序地推动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点”“面”结合。目前建成那考河(植物园段)片区、石门森林公园片区、青秀山片区等3大海绵城市建设片区,连片效应不断强化。
“新”“旧”结合。新区建设重点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性指标,旧区建设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片区内的水体黑臭问题和内涝问题。
“里”“面”结合。结合旧城改造和道路更新,对现有合流制地区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城市新建地区采用分流制;“面”方面,结合园林景观效果对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进行优化设计。
“软”“硬”结合。建立市区防涝预警监测信息系统、气象监测服务系统、内河防汛预警系统,实现了从空中-地面-地下管道-河道多位一体的内涝预警监测智慧化管理。
一项项措施的落实,一批海绵城市试点项目让城市发生美丽蝶变,也让市民从中受惠,市区的海绵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那考河,清水潺潺,鸟语花香,这个曾经泛着黑水的小河沟,如今“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南湖环湖步道,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最佳去处;青秀山兰园,水雾缭绕,美不胜收,园内雨水回用每年1.1万吨,节省提水费用120万元……
截至7月31日,南宁市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09个,累计完工率53.7%;在建项目39个,前期项目55个,已完成内涝点整治26个,示范区内黑臭水体已消除14.5公里,占示范区黑臭水体长度的85.8%。目前,南宁市海绵化改造正向120个小区以及自治区、市直机关办公区推进。
- “发现”号在卡罗琳海山采集到丰富生物样品(高清图)
- 【砥砺奋进的五年】嘉兴:“海绵”能治水 更治城市病
- 国务院批复拉萨城市规划 2020年前常住人口50万以内
- 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增至7个 新增陕西贵州等5省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