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精品泥泥狗走进上海,受到百姓欢迎。孟俊峰 摄
陕西“2018新春文化进万家”活动现场。 任学武 摄
近几日,一场覆盖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雪刷爆朋友圈,令很多人惊喜不已。人们在添衣保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越来越近的浓厚的春节气息。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如今,迎新年的红灯笼已经挂起,各大车站涌满了归乡的人群,人们眼中满是回家的迫切,期待着与久未见面的亲人重逢相拥。为了过节,有人回家,也有人离家。全国各地的文化工作者走出自己的小家,奔赴海岛、边疆、老区、农村,为群众送上新春的祝福。尽管数九寒冬,悦耳的歌声、轻灵的舞蹈、悠扬的戏韵、浓郁的年味却让人们的心里热乎乎、喜滋滋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老百姓一年的忙碌和收获更增添了喜庆的氛围,使人们内心升腾起对新一年,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无限渴望,前行的脚步也更加有力。
湖北:荆楚文化喜迎新春
进入农历冬月以来,湖北大部分地区雨雪交加、寒风刺骨。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号召,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社区、工厂惠民演出,带去欢乐、送去温暖。
元旦以来,湖北省京剧院连续利用两个周末,在京韵大舞台开展惠民演出,《钓金龟》《武松打店》《野猪林》等经典折子戏为戏迷们带来了冬日的欢乐;1月8日,湖北省京剧二团(鄂州)文艺小分队冒着寒风,走进鄂州市城市福利中心、鄂州市福星敬老院,送去《打焦赞》《三岔口》《坐宫》等京剧名段,受到老人们的欢迎;1月9日,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杨俊率剧院演员走进蔡甸区常福工业园工厂车间,为工人演绎黄梅戏经典选段……
1月12日晚,荆门市2018新年合唱音乐会在荆楚理工学院音乐厅举行,《闲聊波尔卡》《我像雪花天上来》《葡萄园夜曲》《我哥回》等经典曲目依次上演,演员们用歌声迎接新年的到来。1月18日晚,荆门市新春戏曲晚会暨“江汉情”名家名段演唱会在荆门剧院举行。黄梅戏《天仙配》、花鼓戏《家庭公案》、京剧《秦香莲》、汉剧《二度梅》等优秀剧目展示了中华戏曲的博大精深。
陕西:新春文化进万家
冬日的西府大地,气温常达到零度以下,田野里覆着厚厚的积雪。1月20日,陕西省文化厅文艺小分队走进宝鸡市千阳县崔家镇,开启了“2018新春文化进万家、助力脱贫奔小康”活动的序幕。
演员们刚抵达崔家镇,就忙不迭地开始走台、化装,对每个细节都格外讲究。常年下基层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当家花旦、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齐爱云说:“要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学习,把最优美的唱腔、最好的舞台效果呈现给观众。”
离演出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崔家镇的广场上已经挤满了人。正式演出时,戏曲、歌舞、杂技、魔术、相声等轮番上演,观众高兴地拍手叫好。
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2018新春文化进万家、助力脱贫奔小康”活动内容针对关中和陕北的不同地域文化进行设计,并结合十九大精神宣传、助力脱贫攻坚、坚定文化自信等主题,使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生活的同时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我们这个36人的文艺小分队年前要把宝鸡、咸阳以及渭南的县都走到,春节以后到陕北,以镇和村为点,把文化大餐送到百姓餐桌。”该负责人透露。据悉,从1月20日到3月3日,该活动将走进陕西省20个“2018年度计划摘帽县”,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对脱贫攻坚的激励引领作用,为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群众加油助力。
四川:赴阆中寻春节之源
1月22日,记者从中国(阆中)首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月24日至3月18日,中国(阆中)首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在阆中市举行。活动充分挖掘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着力打造年味浓、时间长、传承广的中国春节文化体验目的地。
阆中是春节之源。西汉天文学家、阆中人落下闳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确立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由此孕育了绵延千年的华夏春节文明。阆中至今仍保存着亮花鞋、舞草龙等众多春节民俗活动,被中国民协确定为“中国春节文化发源地”。中国(阆中)首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由五部分构成:春节老人形象全球征集活动、阆中古城年味美食节、阆中古城新春曲艺节、阆中古城迎春花灯节、春节发源地向全球华人送祝福。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推广“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的品牌。
与此同时,由四川省文化厅、自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四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将于2月2日在自贡彩灯公园开幕。本届自贡灯会以“锦绣中华,欢乐颂歌”为主题,彩灯公园内将布置《舞动中华》《繁花似锦》《富贵中华》等130余组大中型彩灯,与自贡主城区干道上的“恐龙灯饰群阵”同时亮灯展出,让中外游客感受“中国灯城”的神韵。
河南:民俗精品走进上海
1月13日,历时一年多精心准备,由上海同济大学博物馆主办的“贺新春、迎狗年”中原民间图腾泥泥狗艺术展系列活动在同济大学博物馆启幕。
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县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手工泥塑,又称陵狗或灵狗。其表现题材十分广泛,除了狗之外,还有九头鸟、人面鱼、猴头燕等200余种,是中原群众为避灾祈福必买的神圣之物。2014年,淮阳泥泥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90高龄的倪宝诚是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他一生研究民间艺术,此次活动,他的《我与泥泥狗的情结》专题讲演详细介绍了泥泥狗的演变历程及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自淮阳的泥泥狗传承人张华伟、许高峰还选出40名小朋友参加泥泥狗绘制大赛,并对小朋友绘制的泥泥狗评出奖项。
广东:非遗成年夜饭礼盒
1月13日,由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联袂6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策划打造的“莞味年夜饭礼盒”正式推出,市民可通过线下线上平台购买。
“莞味年夜饭礼盒”的内容为:蒸一份腊肉,加一个油鸭腿,煲一份腊味饭,来一份黄豆酱调料,炖一份荔枝干汤,品一份糖柚皮,享一份东莞糖环,送一套新年利是封。里面所装的礼品分别由高埗矮仔肠、虎门白沙油鸭、寮步豆酱、石龙李全和麦芽糖和糖柚皮、大朗荔枝干、东莞庾家粽制作技艺六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出品,是一款具有东莞非遗特色的手信礼盒。目前,该礼盒除了在东莞市文化馆东莞非遗墟市线下平台销售外,还在网络销售。
据东莞市文化馆非遗部工作人员介绍,非遗产品走“互联网+”发展路子是大势所趋,接下来,东莞非遗将加强与互联网品牌孵化企业合作,通过开发线上线下的非遗课堂、手信文化节、工业旅游节、非遗美食节,实现非遗创新性转变。
(整理:李雪,参与采写:徐超、李协萍、任学武、付远书、赵舒文、王雪娟、陈关超、谭志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