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人更勤。正月初四,廖爱分开始了新年的忙碌。翻几座大山,绕几道急弯,四轮助残车从深山开进城,将村里的土货送到客户手中。刚歇口气,手机又响起来,他的脸上写满了兴奋,马不停蹄地开车回村,“来了新订单,今天还要往城里跑一趟,又可以多挣点!”
37岁的廖爱分,是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清桥村村民。14岁那年,他患上强直性脊柱炎,骨骼变形、肌肉萎缩,连弯腰都难,多年来靠吃低保过活。
转变出现在2017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找到廖爱分,鼓励他勤劳致富:“不要小看自己,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你的脑瓜子很灵。只要肯动脑筋、愿意吃苦,一样可以挣到钱!”
在各方面的帮扶下,廖爱分重拾信心。清桥村建起了白鹅养殖合作社,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廖爱分会开助残车,在合作社谋了份差事——去城里送货、做推销。
去年6月,廖爱分踏上销售之路,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他不断摸索经验,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到多家饭店,推广到位于城北的活禽交易市场,“出来送一趟货,合作社给我100块工钱,一个月可以挣三四千块钱呢!”
廖爱分的笑容多了,底气也足了。去年11月,他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不仅自己脱贫,他还带领其他贫困户搞养殖、种红薯、做红薯片,在电商平台上把农产品卖得更远。不等不靠,他被评为双江乡“最美脱贫户”。
廖爱分的脱贫故事,折射出娄底开展“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自立自强行动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娄底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具体表现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等。
对此,娄底市去年起开展“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自立自强行动,推进治懒、治惰、治脏、治赌、治愚等“五治”,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决心。
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娄底对症下药,采取“土”“怪”“蛮”“巧”“新”等5种办法。“土”办法,抓乡风整治,倡导移风易俗;“怪”办法,抓住老百姓普遍“爱面子”的心态,营造“脱贫为荣”风气;“蛮”办法,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魄力,感染群众改变落后思想;“巧”办法,扶贫先扶勤、以奖代投,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新”办法,全面掌握村民信息,“大数据”管理村民行为。
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身。行动开展以来,不少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去年娄底全市共有9.8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7日 04 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