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4日获悉,日前,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团队新发现能预判溶瘤病毒M1疗效的多种生物标志物,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建立了溶瘤病毒个体化精准治疗技术体系。颜光美透露,目前其团队已经制备出可以应用于临床使用的溶瘤病毒M1冻干粉针制剂,并已签约启动第三方安全性评价,预计今年年底前申报临床试验。这也意味着,备受期待的溶瘤病毒M1离临床应用只有一步之遥。
据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于今年1月和4月先后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和《自然通讯》上。
发现病毒M1能杀癌细胞,还很安全
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M1病毒是其中之一。2014年,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首次发现,溶瘤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这种在海南蚊虫中发现的病毒,被该团队证实,可以钻入癌细胞内,通过裂解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以毒攻毒”。相关研究论文于当年10月2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接下来几年,颜光美团队致力于M1抗癌新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在猴子身上证实了M1病毒的安全性;2017年发现与一种抗癌药物联用能让M1增效3600倍。
颜光美表示:“跨过了技术门槛,10公里的路走了一半。”
突破M1疗效好不好,看它们就知道
如今,不到一年时间,团队再次取得新突破。这一次,他们找到了细胞中能够预判溶瘤病毒M1疗效的3种生物标志物:锌指抗病毒蛋白(ZAP)、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功能蛋白(IRE1α)
以及胆固醇代谢相关通路功能蛋白(RHOQ)。研究人员发现,敲除这三种蛋白中的任何一种,M1的溶瘤效应都会增强。
颜光美说,这三种蛋白质犹如细胞对抗M1病毒的“盾牌”,能阻挡M1的入侵和繁殖。可对于肿瘤细胞,这些“盾牌”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相对缺失,任何一块的缺失都能使M1“乘虚而入”,从而在肿瘤细胞内复制繁殖并最终杀伤肿瘤细胞。
“这其实给M1造成了靶向机制。”团队用脑癌细胞和组织做实验发现,脑癌的恶性升级和IRE1α呈负相关,“恶性级别越高的脑癌,IRE1α的水平就越低,未来用M1治疗的机会就会越大。”颜光美说。
验证标志物符合度筛选,鼻咽癌最高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团队对1050名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了筛选,涵盖10种高发癌症。“筛查的方法是,在这些临床肿瘤标本上检测其中一种生物标志物ZAP,发现在鼻咽癌、肝癌、胃癌、肠癌等多种高发难治的恶性肿瘤中,广泛存在低表达。”其中,被称为“广东癌”的鼻咽癌最为突出,生物标志物ZAP符合度高达70%,这也提示着,这些患者很可能适用于M1治疗,未来M1治疗或为终末期或者复发的鼻咽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除了ZAP,研究团队也对部分标本做了另外两种生物标志物(IRE1α和RHOQ)的检测。最终发现:三个生物标志物中的任何一个低表达,都适用于M1治疗。这也意味着,M1治疗将让更多患者受益,且实现个体化精准疗法。颜光美说,未来他们会做成集成3种生物标志物的联合诊断试剂盒,方便临床快速检测。
前景如进展顺利,明年有望临床试验
一般的肿瘤药物都存在耐药风险,M1能否幸免呢?颜光美坦言,需要进入临床后用数据证明。
不过他表示,溶瘤病毒M1与其他抗癌药存在根本区别:它能够主动地、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也可以激活患者身体内的抗肿瘤免疫系统。“这是目前其他抗癌方式无法同时兼备的”。
那么,M1抗癌新药真正用于临床,还要多久?记者了解到,目前颜光美团队已经制备出可临床使用的溶瘤病毒M1冻干粉针制剂,并于今年3月27日签约启动对溶瘤病毒M1的第三方安全性评价,顺利通过后,预计今年年底将申报临床试验,“期待2019年年底前把一期临床试验做出来,可以说,现在离M1抗癌新药用于患者身上,只有一步之遥了。”颜光美充满期待地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