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在数据“海洋”中乘风破浪
2018年05月26日 10:49:4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张玉玲 李慧 吕慎 邱玥

  一段骑行、一次便利、一道风景、一个数据记录。

  共享单车让自行车回归城市,为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带来方便和乐趣。小小单车是集移动支付、空间定位、地理位置信息分布、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创新产物;小橙、小黄、小绿、小蓝、小红等各色单车更见证了资本的扩张和角力。共享单车骑行和投资的热潮,是海量数据的积累,也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商圈规划、慢行系统升级、交通调配、市容市貌改善等方面决策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骑行的变化,只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大数据是一场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从概念到实践,从战略布局到项目规划,从吃住行到游购娱,从工农生产到服务消费,大数据走近我们的生活;而5月26日至29日在贵阳举行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是集结号、是风向标,引领着这个新兴行业在大数据“海洋”乘风破浪。

  鸟瞰贵阳。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参观者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贵州数字经济展示中心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大数据成为基础资源

  近日,一款叫“粤省事”的小程序解决了广东民生的大问题,只要在微信搜索并登录,打开“我的证件”,即可看到社保卡、驾驶证、港澳通行证等八个政府部门签发的电子证照,一键关联后可以一站式办理100多项民生服务。把各个部门的民生服务开放共享,形成大数据,再通过流程再造、统一管理,广东打造了“数字中国”的广东样本,让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分散的数据如一盘散沙,形不成规模,发挥不了效益,“一片云、一体化、一站式”的整体思路,让数据成为基础资源。“工业时代,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指标就是用电量,工业用多少电、居民用多少电。而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的计算量、云的数量,将是衡量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腾讯公司CEO马化腾认为,打破信息孤岛、万物互联,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数据连接无处不在,“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三张大的数据网,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无缝连接,而二维码就是连接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最方便的通道。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不经意间你已在互联网上悄悄留下你的信息印迹和数据记录:一次扫码,从线下到了线上;一次搜索,透露了兴趣点和关注点;一次点击,从“点”连接到了“面”。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现象”,缘于互联网及其延伸所带来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看来,信息技术的运用又为数据处理提供了自动化的方法和手段,推动数据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资源。

  数据资源的价值在于发现和运用,业内人士认为,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主题定为“数化万物 智在融合”,就是要通过融合的跨界思维用活、用好大数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等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大数据驱动创新引擎

  “到2022年,带动10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3%,引导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实体经济企业融合升级全覆盖。”今年年初,贵州省开始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响“数字经济”攻坚战,从工业、农业、服务业三个方面绘出详细作战图,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虽然贵州并非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但是对于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心和魄力、对于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却走在全国最前列,梅宏评价说,“万企融合”这件事做好了,就能成功打造贵州大数据事业的升级版,也是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个产业,盘活一座城。2017年,贵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96亿元,同比增长11.3%。大数据的撬动下,贵阳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增长迅速,集中发力大数据、云计算初见成效,贵阳占据了互联网发展的“后发优势”。

  像贵州一样,许多省区开始把大数据发展当作促进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引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大幅度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转型、催生新业态,同时,对大数据的采集、管理、交易、分析等业务也正在成长为巨大的新兴市场。

  如果说高新科技企业希望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弯道超车”,那么作为传统行业的企业更应抢占新技术风口,通过大数据技术驱动企业驶入运营的“快车道”。

  “无论是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还是确保生产安全,大数据都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发挥作用。”中控集团创始人褚健指出,以水泥行业的大数据运用为例,我国水泥产量和消耗量均占全球60%左右,但水泥行业依赖人工、煤耗较高、大型设备多,且故障发现难。通过数据清洗、特征选取、算法建模等大数据运用,可让单位熟料煤耗下降2.57%,单条生产线每年可节省205万元,助力传统企业提质增效。

  新时代,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梅宏相信,只有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才能形成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大数据提高治理能力

  近日,中国银联利用大数据分析向社会发布安全提醒,电信诈骗案、盗窃银行卡、非法套现、冒用他人银行卡、网络消费诈骗形势依然严峻,其中超过90%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引致。另外,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欺诈APP软件、恶意二维码等进行诈骗的案件也频发,移动互联网领域支付犯罪大幅增加。

  数据是把“双刃剑”,可以成为犯罪的“暗剑”,也可成为打击犯罪的“利剑”。

  各行各业海量数据席卷而来,源源不断的数据增长爆发也全面考验着我们对数据的驾驭能力和治理能力,更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全面了解、精准预测和智慧决策”的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数据具有精确性,能提高透明度;数据的直观性,明确发力方向。”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调研大数据战略行动时强调,大数据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新手段,通过打通各级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数据,促进数据流转共享,将有效促进行政审批事务的简化,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更好地服务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孙志刚全面勾勒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新机制:大数据助力结构调整、“黔货出山”,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民生服务,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加快大数据与服务民生的融合,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强“数据铁笼”、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大数据运用,加快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的融合,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大数据能有效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梅宏建议,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光明日报记者 张玉玲 李慧 吕慎 邱玥)

  历届数博会发展回顾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作为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2017年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现已成长为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和业界最具国际性、权威性的平台。回顾发展历程如下:

  2015年

  第一届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安全与发展”:

  首届数博会全称为“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

  参展商300家

  展览面积40000平方米

  观众人数超4.2万人

  2016年

  第二届主题为“大数据开启智能时代”:

  参展商315家

  展览面积60000平方米

  观众人数超9.2万人

  2017年

  第三届主题为“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

  参展商315家

  展览面积60000平方米

  观众人数超8.7万人

  2018年

  本届主题为“数化万物 智在融合”:

  预计参展商400余家

  展览面积60000平方米

  观众人数超5万人

  大数据如何改变贵州

  1.组建大数据发展领域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打造支撑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引领性、创新性企业集团;

  2.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大数据企业,目前,全球前十的互联网企业有7家来到贵州发展,25家世界级或国内500强企业落户贵州;

  3.着力发展高科技企业,聚焦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等7个领域1000余家企业进行精准招商,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

  4.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应用,打通扶贫、公安、教育、医疗、交通等17个部门和单位数据;

  5.推进医疗大数据应用,贵州“医疗健康云”联通全省19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一窗式”预约挂号,成为国内首家以省为单位的统一预约挂号平台;

  6.加强大数据标准建设,2018年4月,国家标准委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技术标准(贵州大数据)创新基地,贵州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建设大数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省份。

  (整理:邱玥、李丹阳)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6日 05版)

标签:观众人数;数据产业;展览面积;实体经济;博览会;基础资源;人民群众;互联网;战略 责任编辑:杨静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