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14日电(记者 滕军伟)抗日名将汪雅臣牺牲77年后,他的英雄故事仍在老家口耳相传。“北沟人民为有这样一位英雄倍感自豪,我们开展党性教育时,经常用他的事迹作为学习材料。”山东省蓬莱市北沟镇组织委员王伟说。
汪雅臣1911年出生于蓬莱,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逃荒至黑龙江省五常县,13岁给地主放猪,15岁当伐木工人,后被土匪劫持入伙,报号“双龙”,后被驻吉林东北军收编。
汪雅臣像。新华社发
九一八事变后,汪雅臣带领八九个爱国青年携械出走,组织“双龙队”,在五常县南山密林里与日军守备队和森林警察周旋,坚持开展游击战。
1934年2月,汪雅臣联合五常一带反日山林队的首领及附近群众700余人,在五常县尖子山老爷庙前召开了抗日大会,成立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汪雅臣被选为首领。汪雅臣的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有力推动了五常一带抗日斗争的发展。
在斗争实践中,汪雅臣逐渐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坚持抗日斗争,打败日本侵略者。1935年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军长。
由于日伪军实行“并屯”政策和不断“讨伐”,汪雅臣所在的抗日联军第10军的密营被日军破坏,部队失去了根据地,抗战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他以身作则,和战士同甘共苦。部队断粮,他和战士一样以野菜、树皮充饥,坚持抗日斗争。
1941年1月29日,汪雅臣率军部部分战士宿营九十五顶子山。因叛徒告密,部队被日伪军包围。汪雅臣临危不惧,委托副军长张忠喜带领大部人员从东南山口突围,自己带领几人坚守西面山头进行掩护。在战斗中,汪雅臣胸部、腿部多处中弹,被捕后壮烈殉国,年仅30岁。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3年至1940年的8年中,汪雅臣率领部队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共击毙击伤敌军近2000人,缴获各种枪支1800余支、粮食100余石、现款9000余元,其他物资折价9万余元,解救120名劳工和9名被押爱国者。
1946年五常解放后,人们为了缅怀抗日英雄汪雅臣,将沙河子镇蛤蜊河子村命名为“双龙村”,将五常镇的南北大街改为“雅臣大街”。在他的老家蓬莱,汪雅臣的革命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人。“汪雅臣有勇有谋,更有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我们要把他身上这种宝贵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全身心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蓬莱市党史研究室征集编研科科长董琳琳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