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900309亿元,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总体来看,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前进中的问题仍需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为你解读2018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经济稳中有进态势好
——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杰
2018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在国内外形势愈加复杂、经贸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交出了GDP比上年增长6.6%的亮丽成绩单,既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推动中国经济总量迈上了90万亿元新台阶,也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杰说。
张杰表示,从2018年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可能的隐忧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能否加速形成,愈发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阵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抵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压舱石”。
首先,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持续向好”。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其次,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稳中趋好”。制造业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全面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使制造业部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流砥柱”支撑作用愈加明显。
张杰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虽然导致“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局面发生的短期和长期、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不可小觑,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并不会受到动摇。
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然蕴含巨大投资机会、创新机会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稳步扩张的消费规模以及消费结构向中高端持续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其中,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实现了基本同步增长的良性局面;居民消费增幅逐步加快,消费动力正在逐步强化;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只要我国能够维持消费持续扩张、消费结构向中高端升级的局面,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不可能被外部因素轻易干扰和动摇。”张杰说。
投资缓中趋稳后劲足
——访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
“2018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上升是2018年投资的突出亮点。”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说。
苏剑认为,与2017年相比,2018年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出现了显著上涨。此外,2018年民间投资增速加快,是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8年代表结构升级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上涨,尤其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快,这也是2018年投资的一大亮点。”苏剑认为。据统计,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6.1%和11.1%,分别比制造业投资快6.6个和1.6个百分点。
2018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减税降费措施,如下调增值税税率等,各地也出台多项降成本措施。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带动了制造业投资的较快增长。此外,随着中央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区紧抓政策落实,陆续出台支持本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有效提振了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分地区看,2018年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5.7%,增速比1月份至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0%,增速与1月份至11月份持平;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7%,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增长1%,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苏剑认为,从基础设施投资看,2018年下半年加快推出了一批有利于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有效发挥出基础设施稳投资的效果。综合来看,今年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甚至稳中略升的态势。
此外,苏剑建议,2019年应通过继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加强科技创新,为投资者创造更多高质量、回报率高的投资机会。
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快
——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5311亿元,增长5.7%。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亮眼的数据表明,消费的基础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高达10.7%,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高出接近4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背景下,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增长动力不断增强。”赵萍说。
其次,整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食品类消费占到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走势,从2017年的29.3%下降到2018年的28.4%,下降幅度明显,说明人们把更多的消费支出用在发展类消费上。
第三,服务消费支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高达13.5%,说明用于服务消费的支出正在快速上升。此外,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速度高达6.7%,不仅增速高于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的增速4.1%,而且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1.2%,说明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方面的需要。
如何进一步促进消费?赵萍认为,一方面应该进一步改革现有的分配结构,使初次收入分配更多向工薪阶层倾斜,从而使最具有消费能力的中等收入阶层的薪酬收入持续上升。另一方面,要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发挥股市的财富效应,创新更多的投资渠道。
“要鼓励创新,特别是要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的创新,从而激发出供给侧的创新动力,使创新型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满足消费升级对于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渠道的需要,使消费潜力得到更好释放。”赵萍表示。
外贸量大质优创新高
——访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
2018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05050亿元,比上年增长9.7%,创历史新高。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表示,2018年中国外贸整体来讲量大质优基础好,在已有较大规模基础上,有如此高的增长很不容易。
梁明表示,2018年中国外贸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外贸的结构性调整是在外贸增速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实现的。从国际市场布局看,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中国对新兴和发展中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从国内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从经营主体看,各类企业进出口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从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较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微增。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快速增长且比重持续提升。
梁明指出,2018年全年我国对欧盟、东盟、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出口均保持了稳定增长。同时,除了对传统经贸对象保持较快增长,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部分金砖国家的出口也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外贸竞争力不断稳步提升。此外,2018年国际市场更加多元化,进一步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间的合作,这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
谈到2019年外贸形势时,梁明表示,整体来看,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同时,外贸的稳定对我国的就业形势、外汇储备、汇率稳定,乃至整个经济形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稳外贸”工作意义重大。
梁明表示,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2019年国际市场整体的需求量增速会进一步放缓,中国外贸应该会实现正增长,但增速可能放缓。中国外贸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更好应对新的挑战。
就业优先战略显成效
——访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多增1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从数据来看,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近年来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这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除了就业规模,失业率也是衡量就业的一项重要指标。2018年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2018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8%至5.1%之间,实现了低于5.5%的预期目标。对此,李长安表示,不断涌现的新经济形态,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开展,对就业贡献率不断上升,更多劳动者通过努力成功创业,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这些都为促进我国就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李长安认为,稳增长的根本是为了保就业,应正确认识保增长和稳就业的关系。如何在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又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依然是未来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他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尤其是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2019年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依然面临众多挑战,兜牢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底线,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扩大就业、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的同时,要努力实现劳动者的高质量就业。
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李长安表示,2019年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需要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以确保经济发展朝着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战略目标前行。为此,需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优先战略。同时,如果能对已有保持就业稳定的政策措施进行总结梳理,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进行改革和调整,那么就能够继续保持当前良好态势。
物价温和上涨合预期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表示,2018年各类价格指数走势符合预期,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没有陷入所谓的“滞涨”。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有所放缓,服务领域价格涨幅有所回落;部分领域的价格改革对价格总水平运行带来的影响较小。
从CPI方面来看,2018年全年上涨2.1%,与2017年相比涨幅明显,但仍处于温和可控区间。刘满平认为,CPI上涨一方面是由于2017年基数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2018年宏观经济持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同时食品价格稳步上涨、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扬、服务价格上涨较快等也都推动了CPI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PPI比2017年上涨3.5%,涨幅回落2.8个百分点。对此,刘满平表示,受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和原油供给相对过剩影响,2018年国际油价在10月初创出阶段性高位后加速下跌,跌幅一度超过30%。而钢材等黑色金属价格也因受汽车和家电销量下滑等因素影响大幅回落。此外,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也呈现震荡下行的特点。这些因素决定了PPI涨幅大幅度回落。
展望今年物价走势,刘满平认为,2019年我国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总体温和可控。“宏观基本面决定价格总水平走势方向,影响CPI和PPI走势。宏观层面分别是输入性通胀、需求拉动、流动性充裕3大因素,而具体构成上则分别为食品价格、服务价格和大宗工业品价格的走势。”刘满平说,目前来看,无论是宏观层面因素还是具体构成因素,均不具备大幅上涨条件。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下行,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较弱,对物价的拉动作用不强;货币政策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存在流动性泛滥进而抬升物价的可能性;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也不具备大幅度上涨的基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