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60年来的日新月异充分证明,没有民主改革,就没有西藏人权事业的巨大进步,就没有西藏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西藏人民的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各项事业处在历史最好时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表《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建设美好家园,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
茫茫雪域,浩瀚昆仑。在草长莺飞、百花绽放的季节,西藏迎来了民主改革60周年。时光的镜头拉回到1959年3月28日,在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反动上层发动武装叛乱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命令,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这场史无前例的民主改革,推动着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巨大跨越,开启了雪域高原的60载沧桑巨变。
农牧业生产能力高速提升,现代工业由无到有。60年前的民主改革,使翻身农奴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发展生产的激情、创造财富的活力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数据显示,西藏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已经由1959年的1.2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34.14亿元,工业增加值也已从1959年的0.1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14.51亿元。
经济总量实现巨大飞跃,发展“蛋糕”越做越大。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从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到琳琅满目的农畜产品,西藏农牧业在改革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如此,60年来西藏经济总量也已实现了巨大飞跃。2018年,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7.63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的1.74亿元增长了约191倍。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125千瓦、仅供少数上层贵族且断续发电的小水电站。和平解放后,西藏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建设开始起步,国家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修建了青藏、川藏公路及通往各地区的较低等级的公路。目前西藏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截至2018年底,区内主电网延伸到62个县(区),供电人口272万人,其他地区通过小水电、光伏局域网、户用光伏系统等方式初步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
民生改善不断提速,幸福感越来越强。2018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分别增长10.2%和10.8%。全区乡乡通光缆、乡乡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85%,行政村移动信号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从1959年前35.5岁,提高到目前的68.2岁。从广大农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改革让西藏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60年来的日新月异充分证明,没有民主改革,就没有西藏人权事业的巨大进步,就没有西藏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西藏人民的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各项事业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着高原儿女的不懈奋斗,相信格桑花将在雪域高原绽放得更加迷人。(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