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同俄罗斯、古巴、伊朗、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叙利亚、委内瑞拉、津巴布韦共10国常驻团联合举办“单边强制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影响”线上研讨会。会员国、联合国系统、新闻媒体等机构近百名代表与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发言时强调,单边强制措施于法无据、于理不容、于情不通,正将全球卫生危机变成道德危机。
张军表示,当前全球疫情远未结束,多国多地出现反复暴发,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疫苗分配鸿沟拉大。就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一些国家仍然死守单边强制措施不放手,干扰抗疫合作大局,危害受制裁国家人民生命健康,于法无据、于理不容、于情不通。疫情是天灾,单边强制措施却是人祸,正将全球卫生危机变成道德危机。
——单边强制措施违反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序言开宗明义,呼吁各国“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个别国家依据国内法发起单边制裁,滥施长臂管辖,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违反主权平等这一国际法根本原则,违反不干涉内政这一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有些国家甚至企图利用单边制裁,打压当事国合法政府,煽动“颜色革命”,进行政权更迭。有些国家还利用单边制裁谋求不公平的经济和科技竞争。这种丛林法则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格格不入,早该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单边强制措施酿成人权危机。联合国报告表明,任何所谓“高尚的价值”都不能成为侵犯基本人权的理由,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食物权。单边强制措施问题特别报告员也表示,疫情造成的全球卫生危机暴露了单边强制措施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给妇女、儿童、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可能造成的致命后果。美国等西方国家滥用贸易禁令、阻断金融和投资、干预市场等制裁措施,严重损害受制裁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构成对基本人权的持续系统性侵犯。美西方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搞单边制裁,事实上却在侵犯受制裁国家的人权。这种贼喊捉贼的表演,世人早已看透,是时候停止了。
——单边强制措施加剧人道主义灾难。联合国秘书长、人权高专等不断呼吁疫情期间取消或放松单边制裁,实施人道主义豁免。现实中,人道主义物资和商品贸易,如医疗设备及其零部件、软件、药品、食品等屡屡受到限制。一些国家天天把人道主义法挂在嘴边,却从不真正履行。这是典型的政治化和双重标准做法。
张军指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反对单边制裁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呼声。联大从1989年起,每两年通过关于反对以单边经济措施为手段在政治和经济上胁迫发展中国家的决议;1992年起每年通过决议敦促美国终止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1997年起每年通过决议聚焦人权与单边强制措施问题。特别机制报告员公布的16份涉及单边制裁的来文中,12份针对美国。我们敦促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正视国际呼声,回归真正的多边主义,立即取消单边强制措施,改弦更张,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全球抗疫团结。
我们呼吁联大、安理会、经社理事会、人权理事会等机构加大相关讨论,全面评估单边强制措施的负面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呼吁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和其他国际组织向受制裁国家提供充足支持,帮助他们化解疫情对社会民生的冲击,缓解他们面临的现实困难。
我们呼吁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学术界、媒体等多利益攸关方加大关注单边强制措施问题,从不同角度积极发声,形成合力。
我们敦促所有国家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坚决反对霸权、霸道和霸凌行径。
张大使强调,中国将继续站在真正多边主义一边,站在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合作,已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共计超过3.5亿剂,并为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抗疫以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20亿美元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援助。
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同舟共济,早日切除单边强制措施的毒瘤,早日战胜疫情这一共同敌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促进民主和公平国际秩序问题独立专家塞瓦尼亚纳、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负面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杜晗、发展权工作组主席阿克拉姆以及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教授布莱克作为主讲嘉宾发言。俄罗斯、古巴、巴基斯坦等多国代表发言,强调单边强制措施严重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破坏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损害会员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共同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单边强制措施严重影响受制裁国家应对疫情,加剧人道状况恶化,严重侵犯相关国家民众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教育权等人权。敦促有关国家立即取消单边强制措施,呼吁国际社会持续加大对单边强制措施的关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