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传递出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的政策信号。
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将有助于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同时,面对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
中国经济稳定恢复 健全灵活就业保障成关键词
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前三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8.3%、7.9%和4.9%,企业生产经营、用工需求和预期相对稳定,为就业增长提供了基本支撑。
数据显示,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0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1100万人的目标。失业水平运行在可控区间,城镇调查失业率在2月份达到5.5%高位后开始回落,4月份以来保持在5.1%以下,1-11月份平均为5.1%,低于5.5%左右的控制目标。
“今年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但我国就业形势仍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增加。”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鲍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向好,释放了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同时,数字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拉动就业的新动能。
2021年11月23日,山东烟台高新区举办直播带岗招聘会,为求职群体充分就业提供便利。图片来源:唐克/人民图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表示,要做好就业工作,首先要稳住经济发展的大盘,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其次,要将各项就业政策切实落实到位;最后,稳就业的核心是稳市场主体,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要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灵活就业形式应运而生,覆盖的行业和群体不断扩大,形态种类日趋多样,从业人员规模迅速扩张,已经从正规就业的“拾遗补缺”转变为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目前全国灵活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
“灵活就业是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李长安表示,进一步规范灵活用工市场,明确灵活就业者的劳动关系,确保其劳动权益保障,是进一步激活灵活用工市场的重要保证。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提高经济增长带动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延续,就业帮扶精准有效,创业带动就业明显,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
鲍春蕾表示,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将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切实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贵州岑巩引进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切实保障当地群众稳就业促增收。图片来源:胡攀学/人民图片
李长安认为,就业优先政策自实施以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实施,都将就业放在了优先地位,这是在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保持我国低失业率,顺利实现年度就业目标的重要政策保证,也是稳增长、保就业的主要政策抓手。
“努力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也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要调动各种有利于就业增长的因素,在稳增长的同时,实现就业的同步增长,防止出现‘无就业增长’的现象。”李长安对记者表示。
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也是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双轮驱动”实现双赢。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突破以往发展模式的制约,应瞄准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吸引知识创意型资本、技术、人才与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量吸纳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创新创业动力的年轻一代充分就业,这样就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带动力的有机融合。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须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十四五”开局之年,良好的开局为明年的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访专家普遍表示,明年,我国稳就业的基础总体比较牢靠,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明年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种不确定因素或对稳就业形成挑战。
李长安分析指出,从供给方面来看,明年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大。大学生是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202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或将首次超过1000万。如何解决上千万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明年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助力学生就业。图片来源:曹建雄/人民图片
从需求方面来看,李长安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的扩张受到很大抑制,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招工意愿不足。除总量上的矛盾外,结构性的矛盾也较为突出。目前,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短期挤出效应开始显现,缺乏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其就业困难问题将更为突出。
何建华则认为,就业需求群体大、劳动者与就业岗位匹配度弱、新就业形态与通道亟需培育拓展等难点,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加以破解。
2022年就业如何“稳”?鲍春蕾表示,要稳岗促就业,继续推动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政策落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强化对未就业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的就业帮扶,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优化就业服务,开展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建设;做好就业失业统计监测,加强对就业形势分析研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