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大幕如期开启,特殊春运牵动人心。
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共40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专班印发方案,指出要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舒畅出行,千方百计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
千里故乡一日还。回家过年,是绵延千年的传统习俗,是中国人的朴素信仰。尤其是前两年各地提倡“就地过年”,很多人未能返乡团圆,引以为憾。如今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返乡路上已无种种障碍,很多人早早准备,归心似箭。如何让每一份团圆都顺利实现?今年春运方案规定一系列优化措施,不再对乘客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实施乘客测温……种种人性化举措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
如果说前两年的春运着眼于“收”,那么今年春运就是致力于“放”。一收一放的调整,充分显示了防疫政策优化后,相关方面因时因势灵活应对,优化乘客出行环境的努力。这种调整,往小里说,畅通了返乡路,助力了团圆年;往大里说,让更多人看到回归正常生活、经济恢复发展的希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放”必然使得跨区域人员流动性加速释放,客流总量大幅增长,人员交叉活动频繁,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放”绝不是一放了之、不闻不问。如何在放的同时,确保乘客平安健康出行,是一道“升级版”的春运考题。
重中之重是加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春运是一大关口。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流通差、人员接触密集,给防控工作增加难度。显然,人为设置障碍的防控方式已不可取,必须靠精细化、人性化服务来疏解难题。例如,加强交通运输工具的公共卫生管理,做好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加强口罩、退烧药品等防疫物资储备,以备乘客出现发烧症状急需用药。关注老幼孕残等特殊群体,为突发状况做好预案,为及时救治开辟绿色通道。各部门主动谋划、各司其职,积极担当、协同配合,就能把春运中影响健康与安全的风险降至最低。
最大支撑是保障一线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春运方案要求有关部门拿出“最大能力、最佳状态、最优服务”,可想而知,随着春运开启,一线干部职工将迎来巨大压力,不但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尽职尽责,还可能“带病上岗”超负荷运转。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真情服务,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关心关爱。科学安排调度力量,合理安排一线工作人员轮班值班、轮换休整,确保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加大物资筹措和调配力度,为一线人员提供防护用品、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物品。认真落实一线人员补助政策,按有关规定及时给予褒扬激励。一线员工得到足够关爱,才有可能拿出最大能力、最佳状态、最优服务,确保旅客出发安全、返程顺利、安心放心。
可行选择是弹性休假、错峰出行。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人最大程度加强防护,要保持全程佩戴口罩、主动减少聚集,坚持勤洗手、注重咳嗽礼仪、保持人际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还意味着个人可以选择弹性休假、错峰出行,最大程度降低自己及家人感染的风险。当然,弹性休假并非限制休假,错峰出行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感染,此举的意义在于削峰填谷,拉平感染曲线,减少人员过于集中的负面影响。交通部门应提前发布疫情发展变化趋势信息、出行服务信息,适当延长客票预售期,引导公众理性出行、错峰出行。毕竟,健康是团圆的底色,唯有各方合力筑牢健康防线,才能让春节其乐融融、和和美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