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万万没想到!江西这个小东西6次上了太空!

字体:
— 2025—
07/11
21:28:24
2025-07-11 21:28:24 来源: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一颗莲子穿越1300年时光,经历6次太空旅行,最终在赣东南小城创造年产值43.4亿的产业奇迹。

  旗袍爱好者穿行在姚西莲海里。袁奕 摄

  1994年夏天,442粒来自江西广昌的莲子静静躺在返回式卫星舱内。当卫星冲破大气层,这些古老种子在宇宙射线的轰击下,基因密码悄然重组。14天后,它们返回地球,被寄回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中国白莲的太空时代已然开启。

  三十年后,记者站在广昌驿前镇的万亩莲田边,手中捧着最新一代“太空莲66号”莲蓬。清晨露珠在莲子上滚动,折射出朝阳的金光。在这里,千年农耕文明与太空科技完美交融,造就了中国莲产业最传奇的故事。

  01

  太空莲种,

  一粒改变中国莲产业的“金种子”

  广昌白莲产业发展中心的实验室里,高级农艺师郑兴汶博士正俯身观察一组新培育的莲苗。“这是我们的‘太空66号’,比上一代产量再提高10%,抗病性更强。”他轻触嫩叶介绍道,眼神如同注视自己的孩子。

  时间回溯到1994年,广昌人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让白莲种子“上天”。当时没人能预料,这个决定将彻底改变中国白莲产业格局。

  广昌县白莲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对太空莲系列品种进行科研。曾恒贵 摄

  经过4000多次地面试验,科研人员从这批“太空莲子”中培育出革命性品种——“太空莲36号”。它生育期长、花多、蓬大、结实率高,亩产从常规莲种的七八十斤跃升到两百斤,增产120%以上。

  “普通莲花开三茬,‘太空莲’能开五茬。”杨良波在白莲产业发展中心工作40余年,见证了这场“莲业革命”。“太空莲36号”很快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广全国,如今占全国子莲种植面积80%以上,累计推广约2000万亩。

  移栽藕种。曾恒贵 摄

  广昌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太空莲种苗输出地,每年销往全国的“太空莲”种藕约6000万株。这些带着“太空基因”的莲种,在湖北、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生根开花,重塑了中国莲产业版图。

  02

  千年莲脉,

  深藏不露的“白莲基因库”

  行走广昌乡间,常会听到一句骄傲的谚语:“莲不过广昌不香”。这句话背后,是1300多年的种植积淀。

  唐代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广昌先民便开始在农田种植白莲,这一创举将野生莲从湖泊移入水田,大幅提升了产量。明正德年间的《建昌府志》记载,广昌白莲已是历代贡品。

  在县白莲产业发展中心,全球500余个莲花品种在此汇聚,犹如一座活态的莲文化博物馆。其中最珍贵的当属“白花莲”和“百叶莲”——这些唐代流传至今的古老品种,保持着接近野生莲的形态,莲子味甘清香、汤清肉绵。

  中国莲花景区美景。谢昌建 摄

  “太空莲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古老种质资源。”郑兴汶博士解释,正是千年栽培形成的丰富基因库,为航天育种提供了最佳母本。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杭州品尝广昌白莲制作的“冰糖莲子”时,被其独特口感震撼:“这哪是食品,简直是艺术品!”当得知莲子入口即化却保持形态的奥秘后,他用生硬的汉语连称:“妙,妙品!”

  03

  非遗匠心,

  一粒通芯白莲的诞生密码

  扣莲

  七月清晨,驿前镇庄下村的屋檐下,三三两两的莲农围坐一起。只见他们双手翻飞,用特制莲刀在莲子腰部轻推,莲壳应声而开;再用指尖轻揉,褪去膜质种皮;最后用莲签对准胚根处一捅——碧绿莲芯瞬间跃出。  

  白莲生产技艺大赛在姚西举办。曾恒贵 摄

  “这就是通芯白莲得名的由来。”一位老艺人展示着省级非遗“广昌白莲生产与加工技艺”。这套包含采摘、脱粒、去壳、去皮、漂洗、通芯、烘焙等七道工序的传统技艺,在2008年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机械化正改变千年生产方式。在长桥乡白莲加工社会化服务点,全自动白莲剥壳脱皮一体机正轰鸣运转。“以前人工每人每天只能生产5公斤干莲,现在一条流水线日产几百公斤。”技术员介绍,全县已建成10个机械化服务点,为每个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传统与现代在广昌完美融合。莲农清晨采摘的鲜蓬送往加工点,几小时后就能拿到通芯白莲,既保持了传统风味,又解放了生产力。

  04

  莲田奇迹,

  世界最大莲池的视觉盛宴

  若问盛夏广昌最震撼的景象,必属驿前镇姚西村的“中国莲花第一村”。2016年,这里以1624.88亩莲池面积获得吉尼斯“世界最大莲池”认证。

  世界最大莲池——姚西莲海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姚西莲海(无人机图片)谢昌建 摄

  站在观莲台上远眺,无边的莲叶在风中翻涌成绿色海洋,粉白莲花点缀其间。莲农们头戴斗笠,泛舟莲海,构成一幅流动的农耕画卷。

  “想看莲花最美的样子,记得陪它等一场日出。”当地摄影师透露秘诀。当第一缕阳光刺破晨雾,露珠在荷叶上滚动,含苞的莲花渐次绽放,那景象宛如天地初开。

  驿前莲花灯会现场。曾恒贵 摄

  在中国莲花景区,另一种震撼正在上演。傍晚时分,200余位村民舞动莲花灯长龙,在古建筑群间穿行。灯光倒映水中,与星空相映成趣。这项市级非遗驿前莲花灯,用竹篾为骨、彩纸为肤,展现着莲乡人对美的极致追求。

  05

  产业裂变,

  小莲子撑起的43亿产业链

  在致纯食品公司的无菌车间,一片片荷叶正经历华丽蜕变。经过现代工艺萃取,它们变成淡琥珀色的“莲花清饮”,甫一上市便成网红饮品。

  2024年3月28日,在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工业园区,致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忙着下线、包装、出厂、装运产品。徐维栋 摄

  “去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达165.64万元,税收优惠助力我们开发更多莲产品。”公司董事长陈荣华透露。如今在广昌,白莲综合产值已达43.4亿元(2024年数据),小小的莲子已裂变出令人惊叹的产业矩阵。

  2024年7月17日,江西莲乡食品有限公司在樟树红莲基地开展直播带货销售广昌白莲。徐维栋 摄

  全县聚集着20余家深加工企业,开发出通芯白莲、莲子汁、藕粉、荷叶茶等10余个品类150余个品种。今年新引进的绿芯源、广鲜食品等企业正加紧建设,白莲产业链不断延伸。

  水果莲的异军突起成为新增长点。“这些鲜莲24小时内可抵达全国商超。”江西省耀莱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宁说,去年公司销售水果莲16万斤,2024年夏季创下两个月销售额1800万元的纪录。

  在广昌人的创意下,以莲入馔的边界不断拓展。油温六成时,整朵荷花入锅轻炸,撒椒盐即成脆炸荷花;新鲜莲子与草鱼蓉混合蒸制,化身莲蓬草鱼羹;莲子露的清香,更成为莲乡夏日最难忘的滋味。

  06

  莲神巡境,

  千年庙会的神秘狂欢

  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赤水镇大禾村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鼓乐喧天中,七顶彩轿抬着七位莲神太子沿村巡游。所到之处,莲农焚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

  2024年 莲花节开幕晚会。曾恒贵 摄

  “世界处处有莲花,唯独广昌有莲神。”摄影家马元浩观礼后如此感叹。这项延续千年的莲神太子庙会,即使在特殊时期也未中断。庙会期间,闽赣两省边境赶会者常达数万人。

  莲文化已融入广昌人血脉。在雯峰书院(红一军团前线指挥部旧址),孩子们身着红军服聆听革命故事;在饶家堡战斗遗址公园,游客通过现代技术重温烽火岁月。红色基因与莲文化在此交融共生。

  今年7月12日,第二十届莲花旅游文化节大幕开启。美景、美食、非遗交相辉映,编织出一场非凡盛宴。这颗穿越千年的“太空莲子”,正以科技赋能传统,用文化点染山水,等待与你相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莲花责任编辑: 江小来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