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增长17.2%。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以直播间为载体的农产品销售,成为助力农产品上行、带动乡村就业创业的重要数字化工具。
正在直播的是新疆阿克苏果农罗云。一场直播,他就卖出去3吨桃子,成交额达到3万多元。
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尤喀克兰干村果农 罗云:我通过电商平台卖给客户,货直接运到客户手里,利润直接增加了30%。同时消费者也以每公斤优惠1—2元的价格买到更新鲜、优质的水果。
在四川绵阳,果农邓胜林举着刚摘下的鲜果正与网友互动。他有200多亩果园,之前因为山高路窄,邓胜林常常为销售发愁。当地政府修通了通往果园的路,建起了蓄水池和保鲜库。依托东西部协作的“村播”项目,来自浙江的挂职干部手把手教他直播卖货。首次直播,他就卖出了几百单。
绵阳市北川县永昌镇新华村果农邓胜林:“通过手机我们就把果子卖到千家万户,在以往的传统销售中想都不敢想象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肃:“电商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销售的半径,充分发挥了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提振作用。”
电商直播不断激活农产品销售,也激发了农户们卖货的热情。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触网畅销千万家”,农村电商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向爱兵:“我国快递业务规模和电商零售市场规模同比均保持了较高增速。这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充沛活力和强大韧劲,同时也彰显了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
【年中经济观察】为农产品出山打通“最初一公里”
在乡村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电商的发展潜力快速显现。然而,当前我国的物流体系建设尚未覆盖全部农村地区,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村级以下的快递服务网点尚有欠缺、那这“最初一公里”又该如何破局? 我们继续来看。
罗云:以前一车水果,光冷链运费就得好几万,所以我们只能压低价格,小范围在周边卖。就算到了内地,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就会比较贵。
新疆铁路打破了以往凑够一车皮货物才发车的惯例,对小件包裹采取灵活的运输策略:每天安排了80列动车组列车和普速列车运输快递包裹。罗云接到订单后,当天采摘当天就送到附近车站上了列车。疆外最快3天即可送达买家手里。
衢州市市民卢衍哲:“我在电商买的这个黄桃价格要便宜一半,而且物流很快,果大味甜,非常实惠。”
透明的市场、透明的价格,直播卖货实现了卖家买家直接对接,因为快递量越来越大,快递公司也大大降低了物流价格。
绵阳市北川县永昌镇新华村果农邓胜林:“他每一单都给我们优惠了两三块,这样下来我们每一年光在快递费用上节约的费用就上万元了。”
近年来,为破解“快递量少路难行、企业进村不划算”的困局,多地出台政策支持设立农村寄递物流公共服务岗位,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全国累计建设了33.78万个“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农村寄递物流采取邮政与快递公司合作、快递公司间合作、公共交通与邮政网络合作等多种模式进村。
目前,青海邮快合作覆盖涵盖48%的建制村,在玉树、果洛等高原牧区占比更是达到95%以上。新疆地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近九成。地广人稀的新疆、内蒙古等地3357个边境自然村基本实现每周至少3次投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魏际刚:“快递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连接生产生活、城市农村,连接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其连接性、纽带性、基础性作用非常明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方面作用明显。”
【年中经济观察】加速农村电商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从田间地头的采摘装箱,到物流网点的落地,走向全国的特色农产品更好地促进了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那么,该如何推动农产品供需结构升级,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呢?
新疆的三文鱼,通过冷链抵达居民餐桌、武夷山茶农直播古茶树认养……居民消费日益注重品质与体验,国内农产品供应体系正积极适应调整。
魏际刚:物流需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物流需求得到很大的释放,成为新的发展增长点。快递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地区均衡协调发展。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拓宽线下消费渠道到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明确了9方面23条举措,提出培育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引导电商平台结合县域消费需求,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业态;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乡村乡味等主题直播活动,丰富短视频创作,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直播专区。
记者了解到,未来5年,全国将培育100个左右农村电商“领跑县”,1000家左右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打造1000个左右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培育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