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雅加达5月7日电 题:在印尼玩转中国民族音乐的“父女帮”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有这么一位父亲,不仅自己放弃在中国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而且还先后动员3个女儿也放弃了理想工作,来到印尼从事中国民族器乐的教学,传播中国民乐,成为印尼社会了解、学习中国民乐的一扇窗口。他就是印尼雅加达弘华音乐学校校长吴章义。
7日中午,当记者来到位于雅加达北区VOC大厦的弘华音乐学校采访时,吴章义正在大厦外草坪上指挥该校乐队紧张排练中。因午时天气闷出的一头汗水,断断续续滴落在他上身那件浅黄色的唐装上。
醉心民乐传播“父女帮”下南洋
1957年出生的吴章义,毕业于福建省福清艺术学校,后到福建省艺术学校主修二胡和笛子专业。因为对中国民乐的痴心,1988年至1994年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便组织乐队走遍日本各大城市,为众多日本民众演奏中国民乐,所到之处皆大受欢迎。
回国后,吴章义加盟福建省闽剧团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1999年与同样学习音乐的女儿合作获得福建省首届家庭器乐比赛银奖。
2006年,在与几位福建福清籍印尼华人聊天中,吴章义了解到华人众多的印尼,因为被人为禁绝中文几十年,完全接触不到中国的民族音乐。
“到印尼传播中国民族器乐!”2007年,吴章义舍弃了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来到雅加达,创办了弘华音乐学校。
同时,他还“软硬兼施”动员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一年、在北京有稳定工作的三女儿吴娴娴一同前来,组成了中国民族器乐培训的“父女档”。
与三女儿“扎根”印尼后,吴章义又于2012年、2013年先后动员分别在福建省越剧团乐队和中学当音乐老师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也来到雅加达,成为印尼华人乐坛传为美谈的“父女帮”。
历经艰难名扬千岛
历尽波折从中国带来各种民族乐器,吴章义的“文化使者”的丰满理想从踏上印尼土地的那一刻起便饱尝了现实的“骨感”。“学校刚开办头三个月,只招到了2名学生”,回想起那段经历,吴章义直呼真的是“很难”。
好在“轻舟终过万重山”。办学10年,弘华音乐学校已培训中国民族器乐学生上千人,现有在学学生70多人,其中有五六岁的孩童,也有80多岁的老人,他们在该校学习二胡、笛子、古筝、扬琴、唢呐、大鼓等的演奏。
2010年8月,该校成立三周年之际,在雅加达艺术宫举办了“龙腾虎跃”大型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反响热烈;2011年1月,代表印尼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华人艺术节,选送的11名选手在中国民族器乐比赛中,获3金6银2铜的佳绩,轰动了印尼乐坛,也使印尼华人的民族音乐首次登上世界舞台;2012年8月,再次代表印尼参加在台北举行的华人艺术节,获1金2银3铜3优秀奖的好成绩;2012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上,吴章义率领17名成员组成的乐团,表演了两首印尼歌曲《印尼之宝》和《你好,万隆》,受到中国和东盟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
如今身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考级委员会印尼分会会长的吴章义,正在做融合中国和印尼民族器乐的尝试。他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中国几千年来有众多名曲传世,而印尼的不少优秀音乐作品也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用两国民族乐器合奏两国优秀曲目,效果很好。(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