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辐射可导致DNA损伤,而人体内并没有很多其他有机体都拥有的修复受损DNA的机制。日本东邦大学和名古屋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可体外构建的酶,可通过人为条件调节并实现对晒后受损DNA修复。未来有望通过这一机制,开发含有这种酶的防晒和晒后修复产品,治疗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
据这两所大学联合发布的公报,DNA因紫外线辐射受损后,如果损伤留存,生物就不能把正确的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甚至引发癌变。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许多有机体都拥有修复受损DNA的机制,其中之一就是依靠DNA光解酶的催化,使碱基恢复到正常状态。不过,虽然无脊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都有DNA光解酶,但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体内却不含这种酶。
本次研究对象是和DNA光解酶拥有类似修复受损DNA功能的酶,这种名叫UV1C的脱氧核酶通过体外选择构建获得。以往研究显示,这种脱氧核酶在钠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会形成“平行鸟嘌呤四链体”的特殊结构,从而吸收通常结构的DNA都不吸收的305纳米波长的紫外线,以此来修复受损DNA。
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实验证实UV1C在钠离子存在的环境下确实能够修复受损的DNA。接着,研究人员改变钠离子的浓度,测定鸟嘌呤四链体形成的情况。他们发现,在钠离子浓度超过每升500毫摩尔的时候,UV1C不但会形成平行鸟嘌呤四链体,还会形成混合鸟嘌呤四链体。这两种结构的鸟嘌呤四链体是共存的状态。并且根据推测的鸟嘌呤四链体的量以及被修复的受损DNA的量来计算,可知这两种结构的UV1C都拥有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紫外线来修复受损DNA的能力。
团队表示,这些新发现有助未来开发出更有效的防晒和晒后修复产品。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欧米茄》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