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要让孩子们心留善意地成长
2016年05月28日 21:37:00 来源:未来网 周成洋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照顾孩子,关爱孩子,也是为了我们社会的未来。

  孩子们天生就带着一种魔力。给他一把铲子,明日他便给你一座城堡;给他一把种子,明日他便给你一座花园。是的,今天的孩子会成为明日的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们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包括在你期许之外的“意外”。

  今日社会中的砥柱和栋梁都是昨日的孩子,今日的孩子也一定能够撑起明日的太阳。

  或许,孩子们现在还稍显稚嫩,力量绵薄,他们可能会在风雨中跌倒,虽然他们也改变不了已然成为昨日的过去,但是他们的现在和我们的现在是一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们的手里同样有一把可以开启宝藏的钥匙。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年轻的他们会创造另一个未来,将开启另一个时代。这就是孩子,这就是我们的未来。就像我们的长辈相信昨日的我们会创造今日的成绩一样,我们也应当相信孩子们的未来,当然我们也要关心他们的现在。

  去年上半年,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护苗2015·网上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护苗2015·网上行动”开展以来,相关部门共查处违法违规网站1000余家,关闭各类网络账号30余万个,搜索引擎网站屏蔽色情网址超50万个。

  今年上半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各相关部门于2月至9月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护苗2016”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传播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远离和抵制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

  国家之所以关心孩子的成长,是因为孩子乃社会的接班人。如果他们从小接受的信息都是教人为恶,亦或者是引人犯罪,诱人违法的,那么他们又该如何健康成长,又该如何担当责任迎接一个有所念想的未来?

  为孩子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孩子创造一个纯净的社会环境,是为孩子们从客观条件上打造一个不至于让他们“堕落”的前提基础。可是,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教其向上向善的信念,还是要教育,还是要沟通,还是要交流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父母能够在孩子成长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为人父母者切不可忘记和忽视了自己可以有的作用,不能无所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学会一种合适的方式,或是严厉或是温柔,既要让孩子容易接受,也要让孩子深明其意。父母们也要学会一种体贴的关心,让孩子觉得温暖。毕竟孩子年岁小,安全感缺乏,父母们要当好“保护伞”,也好让孩子从你们的身上懂得责任担当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孩子的教育场所,老师是孩子的指路人。老师们要做好授业解惑的工作,不仅是增加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也要锻炼孩子们的基本技能,大力发掘孩子们的兴趣,启迪孩子们的思维,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大门,让孩子们遨游其中,找到更充实的自己,不虚度时光。老师更要教导孩子们之间团结友爱,互相扶持,要让他们凝聚共识,形成善念,不欺辱他人,不嘲讽弱小者,不以别人的不幸取乐。

  社会是孩子的生活之地,我们也可以是孩子的榜样。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在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场合,还有其他的地方,孩子们都是会接触的。在这个大社会里,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孩子当好一个榜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思想主张,都会通过很多方面,影响到孩子,如果你传递的是正能量,那么他便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愿负重任而前行的“义士”。

  一日行善易,日日行善难,心有善意留,处处皆为善。

  孩子们,我也希望你们从小就立志当一个好人,哪怕你阻止不了坏人作恶,但是你可以阻止自己的恶念生长,哪怕你不是一个满分的好人,但是你会有满分的骄傲,那是属于好人的荣耀。如果人人能够约束己身,我们又何需去强调“阻止”别人的恶念?终归是一场恶念消散去,点点善意心中聚。

标签: 孩子;教育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习近平: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

每日关注
  • 习近平: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贵州大数据抢先领跑 乘“云”而上
  • 陇南两当双联“四兄弟”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好帮手
  • 我们的故事 中国的故事
  • 提质增效关键在深化改革
相关阅读
  • 媒体曝小学“贵族化”:1年学费贵过大学4年(图)
  • 坑爹新高度!10岁“熊孩子”玩游戏上瘾花费近万元
  • 没学籍收费高 “在家上学”玩得下去吗?
  • 南京有小学推荐用APP学英语 影响孩子视力咋办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 【政百科】第六十六期:促进就业 鼓励双创 浙江一大波"双创"红包来了
  • 【政百科】第六十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盘点 2016浙江经济怎么发展?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