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爸爸,你还好吗?”一句简单的问候,贵州山区里的留守儿童却很难说出口。是的,在他们面前,你似乎无法提起父亲节,因为他们的爸爸远在他乡打工。缺少陪伴,他们大多内向中带着坚强。
近日,记者来到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小学,拍摄了3个孩子近期的生活以及想对爸爸说的话,随后带给他们在广东东莞、浙江绍兴打工的父母观看。不善于镜头前表现的父亲,还是那样深沉,但无言中却饱含心愿。在看暖心的短片之外,不妨读读三地前方记者的手记,那种想念之情溢于言表。
“爸爸辛苦了,赶快回来”
今年10岁的周金龙,与6岁的弟弟周英杰一起,住在距离学校两公里的外公家。新建的两层砖房里整齐摆放着家居家电和农用物资,屋后养着三头大肥猪,旁边则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读四年级的他,平日放学回家后,就自己煮饭、做作业,然后再和弟弟一起看《熊出没》……
12岁的鲁文娴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老师口中成绩好、能力强的“好学生”。在班上担任语文课代表的她,喜欢画画、读书。读五年级的她说,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想成为诸葛亮那样的“聪明人”。
而年龄最小的谌航业,今年才9岁,上三年级。性格温和的他话不多,干净的脸上稚气未脱。在记者见到他为数不多的时间里,他都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爸爸,你辛苦啦!爸爸,祝你父亲节快乐!”“我想你们赶快回来,给我带好多好吃好玩的东西”“我想你们了”……三个孩子在不同的采访时间,对记者这样说出想对父亲说的话。
“有人来多关注一下,看看他们,他们就很高兴了。”当地老师的话给了记者很大启发:孩子们并不缺乏物质,而是需要父亲更多情感上的关爱和陪伴。
“只要钱存够了,爸妈就能回家”
看着视频里,儿子周金龙熟练地淘米、做饭,周雄伟低下头,抿了抿嘴,眼圈红了起来,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为了生计,他和妻子来到广东东莞做电子线圈加工。妈妈罗德娣说:“孩子懂事了,能帮外公外婆做农活,照顾弟弟。”
“可毕竟只是个孩子。”周雄伟说,每次自己在电话里说他学习成绩不好,周金龙都哭。“每次跟我说话都是哭的,弄得我也不想说了。”被问道最想对儿子说什么,他腼腆地笑了,顿了足有10秒,他才抬起头,说了句:“希望他好好认真读书,听外公的话,不要到处乱跑。我也挺想他的。”
而在浙江绍兴一家汽车配件厂工作的鲁启忠,刚看到女儿鲁文娴时,十分高兴。半年没见孩子的他,一看完,眼泪就往下掉:“孩子都晒黑了,心疼。”
鲁启忠说,孩子懂事,平时从不让自己操心。一年只能见女儿一次,总想着买点礼物,但女儿总让爸爸把钱留着。她觉得,只要钱存够了,爸妈就能回家了。
见到谌航业的父母时,他们刚从贵州坐了22个小时的火车回到绍兴一家制衣厂。谌洪超、谭化琼夫妻两人坐着看完孩子视频后,默默流泪。
就在两天前,孩子还在央求他们,“能不能晚几天再走?”谌洪超说,他最难忘的是儿子给他按摩,小小的手掌一下下按在他的肩膀上。而这样温馨的时刻,实在太少。
“只好藏在微信里的想念”
在采访中,父亲们都说对孩子亏欠太多。每一次相聚,都很短暂;每一个成长的点滴,都在缺席。
像许多在外打拼的父亲一样,周雄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改变命运。加上记者微信,他特意嘱托把孩子的视频转发给他,“有时候想看看。”
如同他的微信昵称一样,虽然与儿子隔着千山万水,但他相信“心与心的感应”。他说,常在外面跑,有时也接不到孩子打来的电话,要另找时间再打回去。而妈妈罗德娣的微信头像是两个孩子笑嘻嘻的合影,在昵称一栏,静静地躺着三个字:“想念你。”
谌航业的父母则共用一个微信,昵称叫做“想念你的我”,他们经常在朋友圈发孩子的照片,总是说:“我的儿子,又长大了。”
鲁启忠手机内存小,很少用微信,他说自己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工作太苦,为的就是多赚一点钱。怎么样叫幸福呢?他认为,幸福大概就是家人的陪伴和富足的生活。
在父亲们眼里,孩子是他们的希望,他们只能远远地说,吃饱些、穿暖些,好好学习,让未来过得幸福些。(采写记者:向定杰、熊俊、陆芸、朱涵)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