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信诈骗频发,如何应对?
□金融领域
建议建立机构赔付机制
京华时报:可能会带来电信诈骗隐患的环节有哪些?
董峥:现在第三方支付变得越来越普遍。第三方支付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因为业务链条变长,可能会出问题的地方也更多了。事实上,现在出现的很多盗刷银行卡或者网银的事件,用户很难找出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上,因为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太多了。
京华时报:既然可能有风险的环节这么多,那用户怎么能做到放心使用银行卡或者网银?
董峥:我的建议是建立机构赔付机制。出现类似电信诈骗的事件,用户可以不必先搞清楚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而是有一个机构出面为用户赔偿损失。之后,相关机构再去进行调查。但是这种机制的建立,受制于国家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因为可能存在报假案的事件发生。在一些发达国家,因为有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报假案一旦被发现,其付出的代价会很大;在我国,用户报假案的成本并不高,风险主要由银行来承担。
□法律领域
被骗后索赔存在法律瓶颈
京华时报:受骗者是否可以向电信企业或者银行索赔?
吴俊强:这方面还是法律的瓶颈。对于电信企业和银行来说,会在办理业务时进行审核,只要你符合形式上的审核,比如按要求出示了身份证明,那就可以了。至于你的身份信息可能是假的,那不是这些企业的审核范围。这种情况下出了问题,从法律上讲是没有他们的责任的。
京华时报:盗取个人信息有没有相应的法律制裁?
吴俊强:对这种情况的制裁是有的,构成了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不过这种行为在司法量刑上并不重,根据《刑法》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情节严重,比如数量巨大,或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