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一些地方"任性"借调现象调查:"板凳没坐热,人就走了"
2016年06月26日 09:23:00 来源:新华社 向定杰 宓盈婷 王烁 王君宝

  原标题 “板凳没坐热,人就走了”——一些地方“任性”借调现象调查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新媒体专电 题:“板凳没坐热,人就走了”——一些地方“任性”借调现象调查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近期,记者在贵州、河南、福建、黑龙江等地下乡采访时,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上级部门连续借调骨干,基层“失血”严重,很多工作难以开展。而且,人事关系错配引起单位内部不团结,助长“求人办事”等不正之风。

  在网络上,记者也注意到不少网友反映,有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存在频繁借调、违规借调等现象,讲述个人在借调中进退维谷、有苦难言的尴尬遭遇,持续引发关注和热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来函说走就走 基层单位有苦难言

  借调作为一种特殊的机关工作人员流动方式,原本是为了解决单位人手不足或专业性人才缺乏问题,但现实中借调“频繁、太随意”,甚至催生失序、失范借调等现象:时间越来越长、形式花样百出、变相违规借调。使得被借调者进退两难,基层“失血”。

  记者在贵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某县采访时,一乡镇党政办主任曾先后2次、共9个月被借调到县委办任职。“会象征性发一个函、走个程序,下级单位哪敢拒绝?”这位主任还透露,现在上面下文,不能再在乡镇、科局“搞借调”,而是换了说法,叫抽调跟班学习。“换汤不换药,称呼不同而已。”

  在贵州省铜仁市,一位县电视台人员也抱怨,单位有人被长期借到省级卫视工作,“搞得我们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其他不少地方的基层干部也向记者反映,仍然存在着大学生村官不在村,而是坐在乡镇办公室的情况。“毕业考过来,板凳没坐热,人就走了。”

  在不少基层人士眼中,借调大多是在拼关系,获得机会本身就意味着迎来了升迁希望,而能不能留下更是至关重要。不少人以过来人身份说:“‘非关系户’要想留在上级单位,除了具备足够能力、付出巨大努力,时机和运气也很重要。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折腾半天,最后借而不调。”

  在互联网上,一些网友也讲出了借调人员的无奈与焦虑。有人反映,“我们单位领导小孩在基层就待了半年就被借调到县,后来留下来。而其他人,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不少人比喻“借调”犹如拉磨驴前方挂着一根胡萝卜,看得到而得不到,只能一直熬下去。

  被借调者进退两难,专家称本质是权力的“任性”

  记者采访发现,频繁的借调和长期借调都给被借调人员、借出单位带来诸多烦恼。离开了原单位,一些重要机会与借调人员就无缘了。

  河南郑州某文化单位的小王曾有过一年被借调的经历,因为人事考核权在原单位,评优评先都轮不到她。“除了无尽的加班什么都没有。”她说,自己“忙到没朋友”,有人则“闲得飞起来”。所以,现在单位同事一听到上级借调,都躲得远远的。

  黑龙江某省直部门二级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自己被借调时,正要从副科提到正科,结果被耽误了。身边也有优秀同事要被借调,本部门领导压了5年,最后碍于上级情面还是放走。

  福建基层公务员小生说,自己前段时间差点被借调。“我已经31岁了,好歹也是个小领导,如果借调几年回来,工作环境物是人非,想想都不划算。”而新疆基层公务员小卫曾有过借调经历,他认为借调本不是坏事,应客观看待。“唯一缺陷就是一年半时间在外地,耽误了找对象,把家里人急坏了。”

  湖北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刘耀东表示,借调现象大量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上级借调机关的“官本位”思想与官僚主义作风,导致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放权不彻底,管了太多不该管的事情。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夏正林曾刊文分析,有些借调不可避免,但实践中许多借调不因工作需要而产生。对借调单位来说,不借白不借,用人很实惠;对借出单位来说,虽负担加重,但能借机和上级搞好关系;对借调人员来说,能被上级赏识,混个脸熟也不错。这背后本质上还是权力的“任性”。

  怎样管住“不借白不借”的冲动?

  “任性”借调,若一边是少数“关系户”进步的暗道捷径,另一边就是大多数“陪跑族”的无奈辛酸,其容易滋生的基层“失血”、上级“懒政”等危害亟待治理。

  夏正林指出,其实借人单位若人手长期不够,完全可以增加编制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借出单位的人员长期被借调或轮流借调,说明该人员原来的岗位并不是很有必要设置,就应当缩减编制。

  福建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张铃枣则认为,政府机关、上级单位在人员编制和职能划分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对于非必要情况而长期占用基层借调人员的,编制办应予以清查。此外,与其频繁借调基层人员,不妨考虑建立完善对口单位上下级干部人员之间的定期进修、学习的交流机制。

  刘耀东建议,要纠正政府机关在人员借调上的不当做法,除了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制度的执行力来纠正上级借调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外,还要大力培育与发展社会组织,科学合理地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最好通过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解决上级行政事务过多等问题。(参与记者:向定杰、宓盈婷、王烁、王君宝)

标签: 借调;调查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索马里迫击炮袭击造成7人死亡

每日关注
  • 长征七号火箭首飞成功 返回舱着陆场准备就绪
  • 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区下周有雨 工厂危化品已转移
  • 国家网信办:付费搜索信息应醒目标识区分
  • 北京普通小客车个人中签率再创新低 725人“抢”一个
  • 新型毒品入侵校园:追求“时尚” 同学圈成毒友圈
相关阅读
  • 官方公布海马冷泉调查结果:南海或存“可燃冰”富矿
  • 跨省为民讨薪,公权借舆论“维权”之悲
  • 人民日报:警惕“非必要借调” 对基层多些理解
  • 北京一幼儿园多名儿童疑遭针扎 是否虐童待警方调查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 【政百科】第六十六期:促进就业 鼓励双创 浙江一大波"双创"红包来了
  • 【政百科】第六十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盘点 2016浙江经济怎么发展?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