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预检口的“大桥卫士”在作业。 王刚 摄
38.8℃、40℃、41℃,7月中旬以来,整个浙江都被烈日炙烤,气温一路节节高攀。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预检口的铁皮房内,明显能感觉到热气从脚底传来,空调卖力的吹拂在3名工作人员被汗水湿透的衣襟前显得乏力不堪,然而他们看上去早已习惯了闷热的环境和脸颊的汗水,眼睛盯着电脑屏幕手指迅速操作鼠标给合格的车辆放行……这是记者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主线超限运输检测站(下称“治超站”)看到的一幕。
日前,由浙江省公路管理局与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共同组织的大型媒体采风行活动——看尽“浙”一路风景启动,在3天时间内,十余家国内主流媒体对浙江的美丽公路进行了深度采访报道,最后一站抵达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天之间,万顷碧波之上,伫立在杭州湾上的“世界第三长”跨海大桥,为世人所瞩目。这座南起宁波慈溪、北抵嘉兴海盐,全长36公里的跨海大桥施工地形之复杂,建设难度之大,在中国及世界建桥史上都十分罕见,被认为是中国桥梁从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的一个标志。
“造大桥不易,而超载、超限会对大桥的桥梁结构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增加桥面公路的建设、养护费用,缩短大桥的使用寿命。”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工作人员看着大桥上往来频繁的车辆,告诉记者,货车超限10%,对公路的损坏会增加40%。一辆超载2倍的车辆行驶一次,对公路的损害相当于不超限车辆行驶16次。
图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治超站治超现场。 王刚 摄
为了更好的保护跨海大桥,减少违法超限超载车辆通过,治超站于2014年8月5日投用,实施全时段治理车辆超载。治超站的工作人员则成为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第一代“主线治超人”,被称为“大桥卫士”。
记者看到,跨海大桥上桥入口处货车通道排着长队,一辆货车开到离检测亭250米处时,高速抓捕系统就能迅速预检,判断这辆车是否超限、超载,并迅速把信息传送到治超站高速预检口工作人员的电脑上。
“如果超限、超载,在靠近检测亭120米位置时,电子显示牌会立刻打出‘车已超限、超载,请接受检查’的字样,然后会让车子低速通过检测亭进行复检。”杭州湾跨海大桥主线超限运输检测站协管员陈冲告诉记者,一旦确定超限、超载,车子就被引导进入治超站的静态测重区,进行最后的“精检”(这将作为最后的处罚依据)。超载车辆接受处罚、卸货后,才被放行。
今年,是治超站工作人员守护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第3年,他们肩上承载着杭州湾大桥安全,每日24小时在岗待命,应急不断人、不缺岗。靠着密不透风的“人盯目防”,切实保障大桥无超限、超载车辆,这样的坚守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治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也是一场志在必得的较量。“什么样的司机,我们都碰到过,比如用车子撞我们执法车的,爬到车顶几个小时不肯下来的,撞杆逃逸的。但我们是在执行公务,坚决不会退缩。”治超站站长鞠德亮告诉记者,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就得对得起“治超”这两个字。
据悉,自治超站启用以来,结合主线治超,联合交警突击收费站、服务区分流治理等治超手段,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超限率从治超站成立之初的0.49%下降到目前的0.19%,整整下降了0.3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至今,治超站已处理非现场共计558辆车次,罚款335850元。
“逢货车必查”的主线治超站俨然已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构筑起了一道严密的治超防线,有效遏制超限运输车辆,保障大桥安全。治超站也在打造“美丽公路”的氛围中,屹立在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端,发挥着它的光和热。
“守护大桥的安全是我们的职责,大桥的设计使用年限是100年,希望一代代的‘大桥卫士’能传承下去,保障大桥屹立百年。”鞠德亮如是说。(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