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云南昆明市民唐先生带着家人来到云南民族村游玩。园区的景颇寨目瑙示栋广场热闹非凡,傣族舞曲、傈僳族下火海等各个少数民族活动轮番上演,园区的“目瑙纵歌之夜”火热开场。
点燃篝火,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游客和市民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了热情的舞蹈,气氛十分热烈。“来感受下少数民族的活动,真是来对了。”唐先生兴奋地说道。
然而,几年前唐先生在此也有过不好的体验:“那次正好是元旦假期,民族村里不知道挤了多少人,差点被困住出不去了。”
为了防止游客过多,云南民族村实施了景区游客承载量分级,从而在游客高峰期设置预警方案。工作人员李娟介绍:“游客高峰期,会有专门安保人员监控客流量,出现异常及时处置,工作人员会及时将游客带到开阔片区,减少集中村寨的游客数量。当游客数超过最高承载量时,售票部会立刻停止售票,并有专人负责游客和车辆疏导。”
节假日期间,除常规表演外,各村寨还会增加表演活动和表演场次,防止游客蜂拥聚集单一表演场地而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李娟告诉记者:“像我们园区的重点节日,泼水节、火把节等都会准备多个场地的活动。”
安徽的旅行爱好者小汪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以前甭管去哪儿玩,还没下高速就感到客流拥堵,好不容易到了景区也是人挤人。”现在则很不同:高速路口明显顺畅多了;门票三日内有效,可以选时段避开高峰;“游客人数已达最大承载量的80%,请您合理安排游览行程”,主要登山道口的显示屏会有类似的提示……
“这些年通过合理的调控调度,基本实现了在黄金周等高峰时段,景区单日最大承载量不超5万人的目标,而这要归功于景区主推的预测、预约、预警‘三预’机制。”
除了规范管理、提升游客体验,在滁州市旅游局管理科科长钱朝阳看来,科学的景区流量管理,更是保障游客安全,防止景区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正月初九琅琊山庙会,香客拥挤结果造成失火,琅琊古寺差点儿毁损。”好多年前的一次事件,钱朝阳印象深刻。
今年以来,滁州市从A级景区开始,全面启动了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核定和管控工作。“由于景区规模、条件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景区游客最大核载量等也要实施动态管理,每年年初重新核定并更新发布,旅游局也会做好相关工作的跟进监督。”钱朝阳介绍。
早在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当年4月1日起实施。据安徽省旅游局工作人员范星宏介绍,现在安徽省4A级及以上景区基本都有了流量管理,3A级及以下景区的流量管理各市旅游局也在推动,但由于不同景区的管理模式不同、工作推进的先后进度不同等原因,尚未普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