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女子从初中起每天收父亲哲理短信 读完需谈体会
2016年10月13日 08:21:22 来源:成都商报 胡挺 张肇婷

  “天啦,你爸爸居然给你写信!”9月11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大二女生李梦洁(化名)又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来信共4页,用竖行的硬笔书法习字簿写就。信的开头是:“梦洁,爸爸今天接着上次与你一同学习老子道德经……”从去年底开始,李梦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会收到一封父亲的来信。面对同学艳羡的神色,她苦笑着说:“身在其中,冷暖自知。”她认为,这种父女之间妥协而来的家书,对她是一种无形的负担。

  从初中开始

  爸爸每天给我发哲理短信

  “他小时候给我定的人生格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我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想法,没有能力达到那种境界,成不了他想要的人。我只想做到我自己,简单平凡就好”

  他还要求读完短信谈体会

  拆开信封,李梦洁看到了父亲惯用的文体。“总是那些哲学大道理。”她皱着眉头说。讲解一段《道德经》后,信中又讲了一个禅宗故事。

  “他的每一封信,都是给我上课。”按照约定,看完信后,李梦洁必须给父亲谈体会。几天后,她和父亲微信视频,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

  上大学之前,李梦洁一直住在长沙。她说,从初中住校开始,“爸爸每天给我发一条短信”。无一例外都是人生哲学之类的内容。“还要求我,读完短信当天打电话说自己的理解。”

  李梦洁理解父亲的想法,但她不能接受这样的方式。因为发短信的事,李梦洁曾和父亲沟通甚至争吵过。“记得有一次,我们吵得很厉害,后来他用一套超级女声的演唱会门票‘收买’了我。”

  “吵的次数多了,父亲就开始用缓兵之计。”李梦洁说,读初中时,他说高中就不发了。结果高中依然发了3年。读高中时,他又说大学不再发了。“我差点都相信他了。”

  去年9月,刚进入大学,李梦洁又收到了父亲发来的“哲理短信”。“我打电话质问他,说好的大学就不再发,为什么又发来了?”父亲表示,会考虑她的感受,不再发短信。大约半个月后,她收到了父亲的来信。“拆开信一看,内容和之前发的短信内容差不多,都是些人生大道理。”

  “至少信的频率不高,而且收到信后不用当天就给他回‘学习感受’,可以缓几天,有个缓冲期。”李梦洁表示,父亲是一个固执的人。她上高中后,父亲离开了母亲和她。发短信、写信,都是父亲的教育计划。

  对于父亲的“哲理短信”,李梦洁认为对自己性格的养成作用不大。

  “我成不了他想要的人”

  “他希望我成为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小时候给我定的人生格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我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想法,没有能力达到那种境界,成不了他想要的人。我只想做到我自己,简单平凡就好。”这个18岁的女孩坦陈,“他的想法和我不同,无法达到一个共同点。我选择的,我就喜欢。比如我在高中时想学武术,最后我去学了,还拿到段位,虽然段位不高。我不喜欢其他人帮我做决定。”

  “我的母亲也不赞同父亲的教育方式,她说‘太极端了’。”李梦洁说,小时候母亲也因为教育问题与父亲争吵过,但是没有用。

  哲理教育初衷

  给女儿架构一个大的格局

  之前她不接受我这种教育方式,现在慢慢也接受了。她现在还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为她设立的标准比较高,现在可能达不到。但在待人接物、基本素养,这些方面是有的

  “写信是我认为最亲近的方式”

  李梦洁的父亲易先生(化名)是一名警察,由于工作繁忙,他的信大都是在下班后抽空写的。日前,远在长沙的易先生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问:坚持给女儿发短信或写信,初衷是什么?

  答:我是四十几岁的人了,我明白自己曾受的教育有哪些缺失和不足。我自己犯过很多错误,人生走过很多弯路。那我的孩子就不能再步我后尘了,不能让她和其他人是一个境界。我要在人格上、信仰层面给她架构一个大的格局,虽然这话有些大言不惭,但这是我的初衷。

  问:为何用写信这样传统的方式?

  答:一个礼拜或者半个月写一封信,我认为是最亲近的方式。见字如面。视频见面没有见到亲自写的字那样亲近。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现在教育体系的不足。

  问:怎么能坚持这么久?

  答:因为女儿没有达到我预期对她设立的人格理想,认知上孩子还没有和我达到同一个层次。

  问:你知道女儿的反感、排斥吗?

  答:我知道。因为她的人生经历有限,她不知道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伟大能够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问:有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女儿身上?

  答:我只是不想让她再走更多的弯路,女儿可能会有些不理解,抵触也是很正常的。但教育她,让她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是我作为父亲的责任。

  问:考虑过改变自己的方式吗?

  答:可能要再丰富一些内容。女儿现在读大学了,也懂一些大道理。之前她不接受我这种方式,现在慢慢也接受了。我会慢慢引导她。

  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差强人意

  问:你认为自己的教育达到了预期效果吗?

  答:差强人意。她现在还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为她设立的标准比较高,现在可能达不到。但在待人接物、基本素养,这些方面是有的。

  问:还要继续,对吗?

  答:肯定,这是终身的事情。目前我会一直坚持写信,无论女儿是在大学还是以后进入社会,成功或失败,无论她将来读硕士博士,学识多么丰富。在人生阅历方面,她肯定不如我,至少在几十年内不如我。我要把我知道的东西传教给她,影响她,这是我的责任与义务,也包括她的下一代。

  成都商报记者 胡挺 张肇婷

标签: 父亲;哲理短信;女儿;体会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宁波首座220千伏变电站退役 已运行44年

每日关注
  • 四川7名学生被罚轮流下跪抽耳光 老师:恨铁不成钢
  • 出台史上最严调控令 深圳楼市进入全新博弈季
  • 重庆多家旅行社收取年龄附加费 老人小孩被要求多付费
  • 阳澄湖大闸蟹“真一假十”? 专家:80元是成本价
  • “10万+”阅读量有鬼!公众号刷量闹剧“涮”了谁?
相关阅读
  • 美国11岁女孩玩枪误杀9岁弟弟 其父获刑27年
  • 达拉斯两名遇难警察女儿互动 网友:令人心碎
  • 干部操办女儿升学宴被辞退 为规避调查与妻离婚
  • 女儿毒瘾难戒日渐堕落 六旬父母无奈报警求助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