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8日 去年11月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北京联合举行首批新闻网站记者证发证仪式,为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首批记者发放新闻记者证。如今,网媒记者已经“持证上岗”满一年。
在新闻网站发放的新闻记者证,与传统媒体发放的记者证是一样的,具有同等的权利,也具有同等的责任和义务。持证上岗,让部分网媒的“小编”转变成了记者正规军。
时代发展、技术创新的大环境正不断改变着网络新闻的竞争业态。几年前,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谋求“触网转型”的标杆,如今,移动互联时代,更多新兴媒体的出现,让网络媒体迅速变得“很传统”。
作为首批领证的网站和记者,中新网的记者团队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移动互联时代,网媒和网媒记者如何完成新的转型?如何发挥网媒风格生动、形式灵动的特点,让网媒记者在移动互联时代真正“动起来”。
中新网记者参加“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活动。
“动起来”,首先要能“沉下去”
最鲜活的新闻在基层,网媒记者的转型首先要从习惯伏案工作的“小编”变成善于深入采访的记者。
今年以来,中新网积极派遣记者深入基层“走转改”。从新春走基层,到“大国工匠”主题采访,从“长征路上奔小康”大型报道,到刚刚结束的感知“中国天眼”采访活动,一年来,我们的记者在基层一线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中,磨炼着新闻记者所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
例如,记者春节返乡过年期间,我们要求记者带着任务去休假,深入家乡“走转改”。我们记者的稿件《网络媒体走转改:“彩礼之痛”致脱贫农民一夜返贫》,通过家乡微信朋友圈中热传的一则小品视频找到采访线索,深入农村采访“天价彩礼”的话题。
稿件深入挖掘一个农村家庭不堪彩礼之重的故事,由点及面反映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这篇稿件发布后,迅速成为社会舆论热点话题,众多媒体跟进报道。
在稿件内容所反映的地区,当地政府就此问题展开专项部署,促进当地农村改掉天价彩礼等阻碍脱贫攻坚、社会发展的陈规陋习。一篇深入基层的采写经历,也让记者切身感受到记者职业对于社会进步的影响。
今年8月至10月间,我们积极参加中央网信办组织的“长征路上奔小康”主题采访活动,多名记者接力奔赴六个省份,重走长征路的同时采写老区致富新貌。
这次采访,我们的记者采写了大量的图文稿件,并积极利用移动端产品突出展示。在报道结束后的总结表彰中,我们的稿件《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长征路上的“血色浪漫”》 获得“优秀作品奖”。
7月20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超过“7、21”,迅速成为焦点事件。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动起来”,就要第一时间到现场
移动互联时代,当自媒体大行其道,传播形态已经变成“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大背景下,专业媒体的记者们更要“动起来”到现场去,抓取第一手素材,发出权威的声音。
“持证上岗”之后,我们鼓励和激励记者要更多、更快地去现场,发回第一手新闻。
7月20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已超过“7、21”,迅速成为焦点事件。中新网快速动员采编力量,以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部为两条战线,20余名记者冒着大雨,分头深入北京街头进行一线采访,克服困难,实时传回大量碎片化文字、图片和短视频信息。
部分记者在外奋战十余个小时,以往以伏案写稿为职业常态的记者编辑们,走出去,在大雨中的“新闻现场”做了一次全媒体的新闻直播。这次直播共发布233条文图视频内容,绝大多数为记者提供的原创信息,在移动端和PC端收获PV 476万,取得较好传播效果。
获得记者证之后,今年来,我们还积极派遣记者出国参加大型报道。
例如,里约奥运报道中,我们派往巴西前方的记者充分发挥短、平、快的特点,除了传回了传统的文、图、视频报道,还积极尝试手机视频直播报道,全力向“全媒体”记者专项。
10月1日,北京市《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正式实施,10月14日下午首张北京市居住证诞生,中新网记者在现场进行直播报道。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
“动起来”,既能伏案写稿也能移动直播
从报纸到收音机,到电视、网络媒体,到现在的自媒体,媒体的形式在不断演化且更加多样化和平民化。
随着近年新媒体的流行,尤其今年,网红直播当道,很多车展、公司发布会等,邀请的网红直播甚至比媒体记者还要多。有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疑问:直播时代,记者如何跟网红抢饭碗?
从传播方式上来说,网络直播的出现,让用户对于屏幕另一端的感知更加全面化。互联网的社交不再仅仅局限于语音、文字和图片,更是以动态立体可感的视频形式展示在人们眼前。一个十几元的手机架,一个耳麦,点击开始直播,即可把个人的即时视频传递给在线的观众,粉丝还可以在线以文字形式与主播进行互动。
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需要齐心协力,而且关键是要让读者和观众身临其境。从前方现场记者采制素材,到终端呈现,其中需要各个团队密切配合,统一协调。
9月份,中新网专门抽调人手组建了直播部,专门负责网络直播业务。我们的网络直播业务以高起点起步,题材广泛,关注热点,但不流俗不媚俗,以给受众提供最新鲜新闻现场画面为目标。记者制作的直播产品有奥运会、天宫2号发射这样的宏大题材,也有阳澄湖大闸蟹开捕、北京民众抢办暂住证这样的民生题材,传播效果都在稳步提升。
几次网络直播的经历让记者们意识到,在移动时代,习惯伏案写稿的传统记者也要有用户思维和互动意识,不要只是简单奉行上级旨意完成新闻产品,而是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才能做到服务接入。比如,有的记者就开始在在直播中随时跟进网友的关注点,甚至尝试回答网友的提问。
传统媒体习惯了单向传播模式,往往给观众“高高在上”的感觉,也就难以形成对等的双向互动。所以,网络直播的兴起能让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到,移动时代的新闻,已经不是“我来说你们听”,而是“实时沟通互动”。(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