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世界最深海洋蓝洞获名“三沙永乐龙洞”。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看,这里的海多蓝!到过三沙后在别处看海好像总带着一层灰。”在三沙市永兴岛码头,有人感慨道。
碧海、绿树、蓝天,让人流连忘返。三沙设市已逾4年,4年来三沙在生态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有数字为证:三沙先后在岛礁种植椰子树、木麻黄、草海桐等200万株,成活率达80%以上,赵述岛自然繁殖的海龟已达152窝。海更蓝、岛更绿的背后,三沙克服了无数困难:台风的考验、土壤的贫瘠、淡水的缺乏、运输的不便、人员的缺少、高温高盐的环境……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每种活一棵树,都无比艰难
三沙市委的洪媛媛还记得设市不久第一次上银屿岛时的情景:船将靠近时,只见白色的珊瑚礁岛屿,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刺眼,岛上有几个黑黑的毡棚,几个移动的黑点儿是岛上的渔民。“特别荒芜,但这里的人让人肃然起敬。得有多么坚韧,才能在这里生存下去啊。”洪媛媛感叹。
让岛屿告别荒芜、环境更加宜居,成了摆在三沙市委书记肖杰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棵树就是一个家园。我们是这里的主人,让这里变得更美好更宜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有了美丽三沙,才能有幸福三沙。”肖杰说。
改善生态环境,从种树开始。不仅机关干部种,岛上群众也种;不仅渔民种,驻岛官兵也种。
每种活一棵树,都无比艰难。七连屿工委书记王春告诉记者:“就拿运输来说,先要用大船把树运到近海,缺少码头的岛屿,需要转小船,小船转帆板,再用人拉到岸边,用机械在岛上搬运。而机械上岛,那又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三沙很多岛礁都是珊瑚礁岛屿,缺乏泥土,树怎么活?缺乏淡水,人饮水都需要从海南本岛运送过来,树喝什么?长年烈日当头,雨水蒸发量大,树木怎样才能不被晒死?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没有泥,三沙人尝试了酒瓶种植法、椰糠种植法等方式;找出椰子、草海桐、木麻黄等耐旱耐高温抗风的树种,这些本地生长过的树种最皮实;引进海水淡化设备,让树木也能有水喝。台风前后,三沙人不仅要顾人,也要固树。台风“莎莉嘉”刚过,七连屿工委的工作人员邓鹏飞就冒着风雨“救援”大家的宝贝树,手、衬衫、树、泥浆一个颜色,成了网络上热传的“扶树哥”。而这种情形,他已习以为常。
原来岛上只有1棵椰子树的鸭公岛如今绿树成荫,西沙洲万株木麻黄两年长高4米多,赵述岛和北岛的海龟又回来了。三沙开展“互联网+”树木认种认养工作,两批1500株树苗被全国各地人士迅速“认领”,岛礁植树绿化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树活了,赵述岛上的渔民种上了菜,养起了鸡,荒岛荒滩俨然已有海上江南的样子。50岁的王春,每年驻岛时间在200天以上。“辛苦吗?”记者问。“辛苦,但是岛绿了,景美了,我们心里都特别有成就感,值得!”王春说。
7月24日,经过专家的现场探查确认,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Sansha Yongle Blue Hole),其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综合施策,用心呵护
到过三沙的人会发现,南海的蓝,是有层次的。深蓝、湖蓝、碧蓝……清澈见底的地方,并不一定就是浅水区,因为这里海水干净,能见度可到30米,不是老渔民可千万别往下跳。
这样美的地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
从自然条件上看,三沙高温、植被不丰富、水土涵养困难;从人居条件上看,有人居住就会产生垃圾、污水,如果生活污水、垃圾不加处理排入海中,会成为污染源;从海洋内部生态环境看,境外一些不法人士偷鱼、炸鱼、破坏礁盘的情况时有发生,珊瑚、海龟的保护难度也随之增加。
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强调,三沙地理位置独特,土地、淡水等资源十分宝贵,一定要“用土如用金”,“珍惜这张白纸”。
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综合施策,用心呵护。“海南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是用钱买不来的,我们每一届政府都要努力把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发展好,任何的开发都要以保护生态为基础。”海南省省长刘赐贵提出。
2014年三沙市第一个项目永兴污水垃圾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1亿多元,铺设污水管线1.4千米,可日处理1800吨污水、20吨垃圾。三沙市建立永兴环卫站,现有20名环卫工人,配备了先进的机械设备,使永兴岛环境卫生大为改观。2015年起,筹措资金5亿多元,实施小岛的垃圾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全覆盖、双保障”工程,在赵述岛、羚羊礁等岛礁实施生态整治修复工程,在赵述岛结合航道码头建设修复岛礁,北岛海龟保护中心正在规划建设。
说起海龟,王春石雕一般的脸庞顿时松弛了下来:“赵述22岛和北岛今年自然上岸繁殖的海龟已经有152窝了,没有人工干预哦,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小海龟特别可爱,人人看了都喜欢。”
市政府制定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生态环保的
在永兴岛垃圾处理站,环卫工人正忙着处理一些纸箱、纸盒等垃圾。记者问:“这些都是事先分类好的垃圾,还是人工分拣后的?”环卫工人表示:“垃圾都是分好类才能扔的。”
环保意识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往来补给船“三沙一号”上,提示牌提醒人们岛上淡水来之不易,请将喝过一半的饮用水带下船;在渔家乐,渔民们会自觉将塑料瓶、矿泉水瓶和纸质垃圾、玻璃等分好类;在鸭公岛,所有的垃圾都归类处理好,然后装船运输到永兴岛垃圾处理站处理。
资料图。 骆云飞 摄
岛上居民们难能可贵的环保自觉,和长期引导、机制约束是分不开的。三沙设市伊始,市政府制定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加强海洋生态环保的意见》。随后,三沙研究制定了生态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和争创生态循环、资源节约典范实施方案,制定了投资项目环评办法,成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专家委员会,规划建设北礁、浪花礁、华光礁、盘石屿、玉琢礁海洋环境监测站。三沙于2015年底实现了永兴岛不再提取地下水的目标,比原计划提前3年。
三沙实施了渔民转产专业计划,多家渔家乐开张营业,海蓝蓝珍珠养殖有限公司和永乐95名渔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岛礁渔民的传统作业方式,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飞哥渔家乐,老板娘黄大姐正在学习微信支付和网上交易。“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也要跟着变才行。”黄大姐说。
海更蓝,岛更绿,这是这个最年轻地级市的人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也是他们未来持续追求的目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