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2月7日讯 今年,长三角区域全面启动水污染防治协作,通过进一步深化跨省生态补偿、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机制,让三省一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浙江,也在这其中尝到了甜头。
从渡船被垃圾围堵到能见度2.5米
新安江流域的两省交接断面,上游是安徽,下游是浙江人重要的大水缸——千岛湖。以前这个交接断面经常能看到上游来的垃圾,经过五年的联防联控,现在水质变得非常清澈,肉眼能见度达到了2.5米以上。
对于家门口水质的变化,住在两省交界处的村民都有切身的体会。以前上游的网箱养殖多、工业企业多,农村的生活垃圾也经常往河里扔,一到汛期,上游来的垃圾堵在河道上,浙江这边村民的摆渡船都靠不了岸。而眼下,水质已经达到了河流一类水的标准。
两轮跨省生态补偿机制:
联合“作战” 互赢互惠
断面水质好转,离不开浙晥两省的联防联控。2012年,新安江流域正式启动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如果安徽当年的出境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补偿安徽一亿元。补偿机制建立以来,安徽对流域內的68个乡镇进行垃圾回收、清退了6000多个养殖网箱、关停了一批沿线污染企业。
这两年,浙江与安徽启动第二轮生态补偿机制,汛期联合打捞、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联防联控机制也在继续。每个月一次,两省的环保监测人员在交界处碰面,联手取样,监测指标也从原先的4项增加到25项,水质监测更加全面。承接上游一汪碧水,浙江淳安县也加大了治污力度,今年累计投入5.9亿元改善下游水质。
推进多地协同保护:
从预警到基建 形成治水一张网
在巩固深化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的基础上,长三角三省一市还积极推进多地生态协同保护。今年,嘉善县和上海市签署协议,加大太浦河饮用水源地省际合作。
湖州则是牵手无锡、常州等地,加强太湖水质预警监测、完善饮用水保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8个主要入太湖断面水质稳定在三类水的标准。
-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创新安徽”:在独创独有上下硬功夫
- 发改委:“十二五”北京等10省市超额完成节能目标
- 浙江科技成果拍卖受追捧 亿元成交额释放“弄潮”精神
- 安徽癌症患者轻信保健品虚假宣传 延误正规治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