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拨开文物市场的重重迷雾
2016年12月09日 14:35:43 来源:光明日报

  如今的文物市场红红火火,文物交易额屡创新高。但在繁荣的表象下,拍假、假拍、非法交易、走私、虚假鉴定等暗流涌动,文物违法犯罪案件仍呈高发态势;文物资源大量流失,甚至严重威胁国家文化、文物安全。如何破解市场乱象,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和执政能力。

  违法文物、假文物充斥市场

  目前,古玩城、旧货市场中的不少地摊、商铺在做文物生意。在这类市场中交易的“文物”,确实有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但是在古玩旧货市场上买卖文物是不被法律允许的。因为,法律认可的文物市场经营主体只有文物拍卖企业和文物商店。此外,盗掘、盗捞和盗窃等非法手段获得的文物,以及捡拾的出土文物,法律也是禁止买卖的,行为人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其实,在这些地方出售的所谓“文物”更多的是现代工艺品。卖家将其当作文物出售,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破坏了市场诚信。这种售卖假文物的行为,不但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涉嫌欺诈,交易金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诈骗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引发争议的“免责条款”

  个别无良的文物拍卖企业受利益驱动,明知是赝品或者对拍品不作认真甄别,便拿去拍卖。如果拍到假文物的竞买人找拍卖公司索赔,拍卖公司往往搬出法律条款搪塞:“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拍卖法》第61条第2款)虽然《拍卖管理办法》中规定“拍卖企业、委托人明确知道或应当知道拍卖标的有瑕疵时,免责声明无效”,但如何证明“明知”或“应知”是困难的。

  上述免责条款在实践中引发很大争议,《拍卖法》的一位起草者认为这是多年形成的行规,也是国际惯例,能有效维护拍卖市场秩序。但更多人认为这是在“容恶”,难道法律在保护拍卖假文物的企业吗?

  文物鉴定乱象丛生

  文物鉴定可谓文物交易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文物鉴定机制、标准和人员的匮乏,是导致文物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鉴定专家大致可分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内专家指在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科研机构等机关事业单位有编制的专业人员,这些人有机会见到很多真东西(大多是馆藏文物),并且由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一般认为其鉴定结论更具权威。但是文物类型丰富,术业有专攻,文物造假又花样频出,专家也可能“走眼”。而体制外专家或是民间专家确有自学成才、实践中炼出火眼金睛的“行家”。但也有不懂装懂的“砖家”,更可恶的当然是那些明知是假却忽悠人,以此获取不义之财者。

  甩掉痼疾,轻装前行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必须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特别保护。在保证文物安全与满足人民群众文物鉴赏收藏需求之间,二者权衡,笔者认为前者是首要的。进入市场的文物应被看作是限制流通的特殊商品,文物流通应当归口管理、许可经营。文物市场不能等同于一般市场,政府,尤其是文物主管部门应该承担必要的管理责任,资质资格认定、标的审批备案、职业道德建设等管理工作都不能放松,不能以市场可以自我调节为借口而使管理缺位。化解文物市场的种种乱象,还需政府与各方一道努力。

  第一,强化法规制度建设,明确市场交易基本原则与运行机制。传统古玩行里买卖双方一般都是行家,全凭眼力,形成不找后账的行规,体现了买者自慎的古老法则。但现代文物市场中普通大众成为购买主流,买卖双方的文物鉴赏能力严重不对等,为此应对适用《拍卖法》的“免责条款”增设限制条件,实施拍卖合同备案跟踪,倡导社会主义商业诚信。2016年10月31日刚刚公布的《文物拍卖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对文物拍卖标的组织开展实物审核,取代过去的图片审核方式。此举也可有效遏制文物“拍假”现象。

  第二,高度重视社会文物鉴定问题,整合现有的鉴定资源,规范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行为。2014年国家文物局批准7家文博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民间收藏文物的鉴定人员、程序、标准、结论的科学管理模式和符合国情的文物鉴定体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加强文物市场和社会文物鉴定的规范管理”。国家文物局正在集中力量抓紧制定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评估的标准和办法,以对社会文物鉴定正本清源。一套完整的鉴定标准、权威的鉴定机构和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鉴定专家,是诊治文物鉴定痼疾所迫切需要的。

  第三,构建文物市场信用体系。这是一门严肃且必要的功课,古玩行中有个“老理儿”叫“无信不立”,就是要求行业中的人要戒贪、自我约束。从“搂货”(店铺之间代销只需立一字据)这一行话就能看出来“诚实守信”被大部分古玩商视为立身之本。《文物拍卖管理办法》提出建立文物拍卖企业及文物拍卖专业人员信用信息记录,并向社会公布;商务部正在尝试建立违法违规拍卖企业和人员黑名单制度;中国拍卖协会倡导《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这些做法都是建立信用体系的制度保障。同时,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力量,建立文物经营者的信誉约束机制。人心的转变,可能会比强硬执法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第四,文物部门与工商、公安、税务和海关等部门加强配合,联合打击虚假鉴定、恶意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守好国门,严防文物走私出境。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尝试建立举报制度,使破坏文物市场正常秩序的人无处藏身。

  第五,畅通官民沟通渠道,消除芥蒂、共同捍卫文物市场的健康繁荣,确保文物安全。比如,对出土(水)文物,民间总有一种说法,提议国家允许民间收藏者享有对这类文物的占有权,为国藏宝。而法律明确规定这类文物属于国有,禁止民间交易。面对这类民间声音,相关政府部门最好正面回应,以正视听。沉默回避不利于疏解民间不满,市场就有可能不理会法律政策按照自己的逻辑运行。

  第六,加强文物类节目管理,提倡介绍文物鉴赏知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弱化文物价格评估环节,引导民间理性收藏。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笔者认为目前中国文物市场还远未成熟,尚处于一个解构、重组、转型的阵痛期,涉及方方面面的权利、义务以及各种利益博弈、情感纠葛,不是立法建制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培养诚信尚需假以时日。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所以,对文物市场的成熟我们应保持足够的耐心。毕竟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长城也不是一天筑起来的。

  (作者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标签: 文物;文物鉴定;拍卖;文物市场;民间收藏;古玩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美女靠男朋友资助环游世界

每日关注
  • 将军在“走进崇高”
  • 习近平《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
  • 降低工资指导线,劳动维权别后退
  • 网购热潮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 浙江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十三五”目标:三强三优三好
相关阅读
  • 山西文物系列被盗案告破 缴获被盗壁画等一大批文物
  • 日本拍卖中国流失文物被叫停 中国将追索撤拍文物
  • 文物修复警惕好心办坏事 贾文忠:必须遵循三原则
  • 江西吉水县出土一批青铜器 或为春秋战国时期文物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