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慈善一日捐”的记录中,一个名字已连续出现17年,且屡登年度个人捐款“冠军”——从1999年至2016年,捐款总额达856万元,而加上其他途径的捐赠,已经超过1500万元。
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的“顺其自然”的91万元汇款凭证。新华社发
在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慈善一日捐”的记录中,一个名字已连续出现17年,且屡登年度个人捐款“冠军”——从1999年至2016年,捐款总额达856万元,而加上其他途径的捐赠,已经超过1500万元。
这位宁波慈善史上最神秘的人常用“顺其自然”或者选其中两个字匿名捐款,有时会变成“风调雨顺”。他是谁?是男还是女?是个体还是组织?17年来,一直是个谜。当记者今年再次寻访这位神秘的慈善人时,发现他已经影响了一座城。在他生活的宁波,已有一个庞大的“隐形慈善”群体……
“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17年隐名捐款超1500万
12月1日上午9时,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一上班就收到厚厚一封挂号信,信封里装的是署名“顺然”的93张汇款收据共91万元。
“又是顺其自然!”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这已经是宁波这位神秘的慈善人第18次捐巨款了。这次汇款单中,9999元91张、50元1张、41元1张。
从这些汇款单上可以看出,这笔91万元善款是11月29日,分别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波海曙区邮政大厦营业所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波分行营业部汇出50万元和41万元,署名为“顺然”,地址是宁波市苍松路1号。
宁波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说,这次是“顺其自然”第18次捐款,也是最多的一次,至今“顺其自然”已向宁波市慈善总会累计捐款856万元。
宁波市慈善总会有一个档案夹,是为“顺其自然”专设的,集纳了他17年寄来的信和邮局汇款单据复印件。
“17年了,这位老朋友从没露过面。但每到11月、12月,他的捐款和汇款凭证都会如约而至。”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蔡怀书说。
“顺其自然”第一次出现,是在1999年。当时,宁波市慈善总会成立一年,发起“慈善一日捐”活动,结果收到了一笔5万元的捐款,这也是宁波当年个人捐款最大数目的捐款。这笔捐款的邮局汇款单复印件上,落款就写着“顺其自然”。
17年来,这个老朋友的汇款署名不断变化:前五年用的是“顺其自然”,之后就开始用这四个字随意组合,“顺其”“其然”“顺顺”,有时候也会用“风调雨顺”,或者其中的两个字。汇款地址也是一年一变:路名是真的,门牌号全为空号。但汇款风格很一致:根据规定,单张汇款单上的额度超过1万元,汇款者必须用实名。“顺其自然”就以“多张9999元+余额”的方式来规避。
多家邮局的工作人员回忆说,他们曾提醒过汇款人,打车到慈善总会,路程就一二十分钟,免得花数百上千的邮资,但捐款人宁肯花“冤枉钱”。
“根据我们17年的积累分析,他们就是同一个人——‘顺其自然’。”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陈海英说。
工作人员还发现,这不是他唯一的捐款渠道。
2006年台风过后,宁波市慈善总会连续接到了湖南永州市慈善总会、江西赣州市红十字会、湖南衡阳市慈善总会、浙江温州市慈善总会和温州泰顺县慈善总会的求助电话,所有求助电话都是同一要求:寻找“风调雨顺”“风调顺”。
比对了5个受捐单位寄来的汇款单存根复印件或信件后,宁波慈善总会认为,这个向三省捐助21万元的“风调雨顺”“风调顺”就是宁波寻访多年未果的“顺其自然”。
蔡怀书掏出他的记录本,上面记录着“顺其自然”还常常“散捐”:如在宁波打工的江西人朱军华父子遭遇车祸,医药费无着落,“顺其自然”汇去3000元;四川苍溪籍农民工黎有才妻子得重病,“顺其自然”汇去3000元;宁波市聋哑学校学生周鸣脑肿瘤需动手术,“顺其自然”汇去5000元;奉化市9岁孩子邬方裕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顺其自然”汇去1万元;宁波市红十字会收到“顺其自然”捐赠的两万元,指定援助骨髓库建设……
“一般个人捐助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捐助对象往往是媒体上报道的需要救助的人。”蔡怀书说,我们汇总估算,“顺其自然”的捐款总额已经超过1500万元。
“顺其自然”到底是谁?
每年“顺其自然”的出现,都会引起网友关注。他是谁?是做什么的?这么隐秘,有什么原因?
一开始,不少人揣测他的动机:“会不会因为特殊原因,需要以向社会做慈善这样的方式来补偿?”甚至有网友质疑,“这钱不会来路不正吧?”
在传言最盛的第二年“慈善一日捐”活动中,“顺其自然”捐款15万元,并给慈善总会写信,最末一句是“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
“这应该是对那些传言的回应。”蔡怀书说。
随着一次次巨额捐款,质疑越来越少,尊敬越来越多,人们对“顺其自然”的好奇有增无减。蔡怀书说,当时各方都曾经寻找过。
首先找的是邮局。根据江东区百丈邮局、海曙区芝兰邮局工作人员的回忆,“顺其自然”是一位30多岁的女子,身材修长,挺秀气。
不过,从江东区白鹤邮局得到的线索是,“顺其自然”是一位30多岁的男子,宁波口音,衣着朴素。
宁波市慈善总会由此给“顺其自然”“画像”:可能是一对年轻夫妻,家住在宁波市江东区。
邮局统一安装监控录像后,寻找并非“不可能”。有网友建议,公安部门使用技侦手段,通过邮局的监控录像“锁定”目标。
这个主意立即被否决了。蔡怀书说,我们很想找到“顺其自然”,向他当面表示感谢,反馈捐款的用途、去向,但我们首先要理解和尊重捐款人隐名的意愿和权利。
17年来,“顺其自然”屡获慈善、公益大奖。宁波慈善总会里,那些替其代领的奖杯和证书,摆满了一整柜,至今无人认领。
一位受资助完成脑瘤手术的孩子每年都会给“顺其自然”画一幅画。在她的画里,“顺其自然”是长着翅膀的守护天使。
一个人影响一座城,宁波出现“隐形慈善”群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在“顺其自然”影响下,宁波慈善隐名捐款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一位80多岁、隐名老人袁先生,从2009年1月至2016年2月,坚持每月到市慈善总会捐款3000元,累计捐款26.95万元。
署名“普通人”的爱心人士,从2008年12月至2016年9月,坚持每月通过邮局向市慈善总会捐款,少则200元,多则1000元,从未间断,累计捐款2.616万元。
有一位公交车司机李先生,自己收入不高,但从2013年1月起,每月17日都向市慈善总会捐款100元。
署名“无名氏”的女士,从2011年5月至2014年11月,先后7次到市慈善总会捐款,每次捐款少则5万元,多则9万元,累计45万元。
更多是化名的“顺其自然”——援助失明者和白内障患者的,就写“任(迎)光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读书困难的,就写“朱(助)学”;营救生命垂危又拿不出医疗费用的,就写“朱艺(助医)”……
根据宁波慈善总会的统计,截至目前,宁波“隐形慈善”群体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人,捐款总额已经超过3500万元。
而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很多贫困山村学校,都能听到各族师生提起一个人——“宁波朱先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搞不清朱先生的真实姓名,但都知道他是一位祖籍宁波助学贵州的可敬老人。这位“宁波朱先生”,13年来先后为贵州捐赠了2.7亿元,建造了1000多栋教学楼和宿舍,资助了7000多名学生,很多贫困孩子在他的帮助下,通过教育改变了人生。
今年12月初,宁波一家媒体发起为在遥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托喀依乡建一所“宁波幼儿园”,许多市民前来捐款。一位60多岁的老人,由保安陪着找到记者捐了1000元。当记者追问老人姓名时,只留下了一句“要写你就写宁波好人”后匆匆离开了。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宁波“隐形慈善”不仅仅在捐款捐物上,宁波这几年又出现了捐献人体器官的群体。
宁波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金黎萍说,2011年12月,一位务工者无偿捐献双肾、肝脏和一对眼角膜,成为宁波首例器官捐献者,给3人带去生的希望,让2人重返光明世界。“2012年实现器官捐献16例,2013年11例,2014年25例,2015年30例……到目前已经116例。捐献者中,年龄最小的出生才29天,最大的66岁。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送出了最宝贵的礼物,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让超过300位重症病人得以重生。
“宁波人体器官捐献总量位居浙江全省第一,百万人口捐献率4.35,同样位居全省第一。”宁波市文明办主任李正平说,感谢“顺其自然”这样心怀大爱的人,也感谢那么多爱心人士,正因为有了他们,社会才充满了温暖,让宁波成为一座爱心涌动的城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