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临近,有一个话题是大部分人都会关心的,那就是火车票,因为这一张小纸片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亲情和团圆观念。然而春运期间,最困扰普通百姓的问题就是——买票难,但是从从倒票的“黄牛”到刷票的网络插件,每年春运的时候,几乎都会有人跳出来说,“我能为你抢到票”,最近环球网科技记者就发现,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的加价抢票服务。
2017年,近期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2017年春运从1月13日开始至2月21日结束,共计40天,铁路预计发送旅客量3.56亿人次。报告指出,2017年春运较上年提前11天,成为近5年来最早的春运,这意味着全国高校学生放假时间和务工人员返乡时间相对延后,且彼此间不会拉开太大的时间空挡,客流高峰将会相互叠加,此外,2016年12月30日铁路部门将票预售期调整为30天,该调整将直接导致春运回家车票的争夺更加白热化。
而近期就有媒体频繁曝出,国内一些知名旅游出行类网络平台推出了加价抢票业务,有媒体记者在某网络出行平台上试选1月13日从广州到长沙的车票,票价为182元。如果不买保险不买“抢票加速包”,网上显示抢票成功率仅为51.26%。而购买了66元的保险和最高1005元的抢票加速包,成功率就可以提升到85.86%。也就是说,记者加价1071元,购票成功率提高了34.6%,而最后票价是原票价的近7倍。
而环球网记者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加价抢票几乎成为了在线旅游出行平台的行业现象,包括飞猪、智行、高铁管家、美团、同程、微信等等一批知名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有偿抢票服务,按照抢到票的概率收取不同档次的服务费。20元的VIP抢票通道,30元的VIP极速抢票通道、66元的至尊光速抢票通道,“小费”200元封顶……收费五花八门,而且很多都是默认勾选付费抢票的,稍不注意就会多花一笔手续费。
对于这种现象,让不少网友感叹,这就是黄牛党的网络升级版啊,还更有技术性和组织性。那么这种行为到底是不是“黄牛”现在到底该如何界定,又是否涉嫌违法呢?互联网上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火车票是公共属性的商品,商家利用“一票难求”的心理谋求利益是不可取的。如果只要付钱就可以插队,会诱导消费者掏更多的钱,价格存在被炒高的可能,这会制造更多的不公平。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朱巍认为,黄牛党和抢票软件的本质区别是:黄牛党是假冒别人的身份证买了票,然后再高价卖给别人;但抢票软件实际是委托平台,消费者花一定的费用委托平台用更快的渠道、更便捷的手段、以更高的可能性来获取车票,实际的买票行为还是用户自己,所以它不是黄牛党行为。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天武说,火车票是属于有管制性质的紧俏公共资源,不是自由经营商品,平台收钱代刷实际上是一种代购行为,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如果这些平台没有取得资格,那至少是非法经营。
目前关于此事性质的定论,法学界尚无定论,事实上类似这类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2013年广东佛山一对夫妻,因为帮外来工订火车票,每张票收10元手续费,被铁路警方以“黑票点”查处,夫妻二人被刑拘。有关部门此前也曾出台多项措施限制类似“网络黄牛”行为,不过目前我国尚无系统性政策对此加以规范。由于法律规定的滞后和界定不清,也就导致了目前“小商户被查、大平台无事”的现象屡屡发生。
在笔者看来,每到春运小小车票承载着的是浓浓的乡愁,一家人的团聚和期盼,企业更多的是应该展现出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借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大赚一笔,至少可以取消掉默认加价购票的选项,同时也希望有关管理部门应尽快进行修改或出台相应法规、规定,对新生问题及时进行明晰界定,维护社会公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