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1日9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工信部部长苗圩、副部长辛国斌和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峰就“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以下实录:
苗圩:望台湾对大陆企业持更开放态度
我们希望开放是双向的,欢迎台企来大陆发展,也希望台湾对大陆企业进入台湾持更开放的态度。两岸携起手来对双方都有好处,对实现两岸统一、一个中国目标也有更大的帮助。
苗圩:智能制造会向老工业基地倾斜
苗圩: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工程,会向老工业基地倾斜
重申不会歧视外资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让他们能够分享《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请问苗部长,可不可以进一步介绍?
苗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开放发展的理念。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我们将深入地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积极地推动开放式的发展、协作式的创新,坚持走开放发展的路子。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样,都是中国的企业,都应该享受一视同仁的政策,应该对他们公平对待。在“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制定当中,我在这里再重申,我们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任何歧视性的政策,同样所有的政策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没有区别的,在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适用于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国境内的企业。当然,我们也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根据刚才我说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消费结构的变化,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更多地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我们一起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
苗圩:强调一句话,国货当自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近年来,因为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等多重因素,我国一些消费者往往选择通过“海淘”等方式购买境外的高端商品。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请问工信部将采取哪些实的举措落实这些要求。
苗圩:我们也发现,近几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多中国人到海外购买一些高端的产品;随着网购的发展,也出现了“海淘”的情况。回过头来说,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年代,那是一个产品短缺的时代,在那个年代,我们的产品是供不应求的。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民生也有了很大改善,所以现在再用一款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过去我们那个年代,特别男士衣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中山装,要么军干服,颜色要么是灰的,要么是蓝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我听说年轻的女孩子们如果走在街上,碰到一个穿着和自己一样的衣服,叫“撞衫”,这样觉得很不好意思,这就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有满足基本需求的消费,也有崇尚品牌、崇尚价值,甚至要面子方面的消费需求。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我想说一句话,就是国货当自强。这反映出我们在供给端还是发生了问题,虽然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但是对中高端的需求还不能满足。所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和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的任务,这就为我们国家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工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总理提出的这方面要求,从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苗圩:第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增加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我们今年要组织行业协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出一批个性、绿色、时尚精品。加快国际标准化转化,全面提高奶粉、尿布、药品、马桶盖、电饭煲等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努力满足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
第二,进一步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供给能力。在“增品种”方面,进一步加强轻纺产品工业设计和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发展智能消费品和营养与健康消费品;新增一批药品和医疗机械上市。在“提品质”方面,组织一些产品开展国际对标和品质对比活动,特别要建立一批食品质量检测示范中心,新增一批制剂和原料药企业通过GMP的认证。在“创品牌”方面,支持一些行业协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批轻纺品知名品牌,支持行业和地方政府办好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展示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继续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消费品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继续在家电和纺织行业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企业加强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模式创新。支持鼓励企业从过去简单的数量增长朝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型转变。第四,营造良好环境,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特别是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还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教育,厚植工匠文化,培育出更多精工巧匠,支持消费品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增加品牌产品的出口,而不是无品牌产品的出口。
苗圩:既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 也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
中国网记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国要有效缓解这一难题。请问工信部,在未来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否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情况?
苗圩:我们既需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需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心,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去年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融资难的问题仍然还很突出。据我部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金融方面来看,由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金融风险高、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成本都相对较高,综合回报率也比较低,加之受到贷款规模限制和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仍然是持一个比较慎重的态度。第二,从外部配套环境来说,由于小微企业所具有的资产的抵押物和信誉都还不够,急需担保体系的建设,但是我们担保体系建设相对还比较滞后,社会信用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也比较低。第三,从小微企业自身来看,也存在着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财务核算不规范、企业主个人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问题,还达不到金融监管部门所提出的对企业融资门槛的要求。
苗圩:我们想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一是会同人民银行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三年专项行动,引导大企业积极如实地确认对小微企业欠款的数额,便利小微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融资。二是配合财政部研究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引导各方面建立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并且推进落实担保公司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和免征增值税政策。三是进一步发挥现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落实好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普及教育行动,帮助小微企业增强融资能力和技巧,来提高获得贷款的能力。
辛国斌:重点支持机器人产业关键零部件质量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刚才辛国斌副部长提到,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我想请问,对规范行业管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方面,工信部今年是不是还会有新的举措出台?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进展?
辛国斌:关于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的一些新进展,我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个概括。第一,产业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人机协作机器人等高技术含量机器人已经推向市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已经实现了批量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一些机器人的专有技术,现在在国际上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一些产业短板也有突破,比如关键零部件,像RV减速器现在已经实现了批量应用,伺服电机控制器的研发和产业化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第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工业机器人已经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船舶、矿山开采等领域迅速拓展。服务机器人也已经在医疗手术、康复、餐饮、消费、消防、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应用。第三,龙头企业在日益成长当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少数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已经成长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有一些企业在细分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第四,国际合作在进一步深入推进。无论是从产品、技术、标准认证、合资合作等方面,国际交流日益广泛。我想进展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做一个概括。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关于下一步工作,工信部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推进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在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方面,第一是要推进创新。进一步整合产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第二是要补齐短板。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重点支持机器人产业关键零部件质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第三是开展机器人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推进机器人在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应用。第四是培育人才。进一步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加大对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办好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
苗圩:研究把首批次的新材料纳入保险补偿范畴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材料,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春节前,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对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的发展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请问,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新材料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苗圩:过去大家常说“一代材料、一代装备”,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新材料对整个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的影响和作用比过去更加重要了,现在普遍认为是“一代材料、一代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们国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2016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今年年初,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部署整个新材料发展的工作。另外,2016年底,由我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共同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经过国务院同意以后,已经正式印发。“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指南》的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我们国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大体上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各个部门之间分工和协同,发挥好专家委员会、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聚焦重点领域,力争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第二,注意分类施策。根据新材料发展特点,从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一些共性的技术问题,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第三,坚持需求导向。以解决应用需求为目标,推进新材料有关政策的落实,比如搭建实验检测平台、生产应用示范平台。还要研究把首批次的新材料纳入保险补偿范畴,来解决新材料刚开始投放市场时候下游用户“不敢用、不好用”等方面的难题。
苗圩:工信部高度重视取消漫游费
央视记者:让网速不折不扣提上来,让费用实实在在降下去,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请问工信部过去两年在推进提速降费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苗圩:首先,提速降费可以促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新动能的成长。第二,提速降费也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服务使用成本,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孕育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拓展就业的新空间。第三,提速降费工作普惠民生,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来激发信息消费的潜力,扩大内需的市场。第四,通过这项工作还可以缩小城乡之间数字化的鸿沟,充分地发挥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为农民脱贫、为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
另外,我也注意到关于取消手机的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个问题。据了解,现在三家企业正在抓紧进行相关准备工作。这项工作还是一个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多个系统的改造、调试,还要进行业务的调测和验证,千万不能搞乱了,更不能搞错,要把好事办好。另一方面,还要对大量正在使用的套餐进行调整,原来收费标准和取消后的标准,计费系统都要进行相应调整。我在这儿表个态,我们会积极推动企业加快工作进度,克服各种困难,在确保相关准备工作全部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力争提前完成这个目标。
辛国斌:机器人企业的数量已超800个
德国世界报记者:欧盟工商会报道里面,非常担心2025年的重复建设。我最近看您写的一个报告,也是有同样的担心,特别是对机器人的生产,在这方面能不能阐述您的观点?
苗圩:我们注意到,过去在一些行业发展中,“中国制造2025”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所以,在去年一年当中,我们跟省里同事们反复沟通,研究确定了一个在各个细分领域里重点优势的产业名单目录,尝试用这种方式,让各省市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集中力量支持这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在这些细分领域里脱颖而出。另外,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大家低水平重复建设,能够实现差异化发展格局。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你刚才提到的机器人,下面我想请我的同事辛国斌副部长接着回答这个问题。
辛国斌:关于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据我们不完全了解,全国有20多个省市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推进发展。这几年,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了40个,短短几年时间,机器人企业的数量超过了800个。这里确实有如这位记者指出的问题,在自主品牌方面,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大多还都是一些中低端产品,六轴以上多关节的机器人供给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我们也确实觉得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有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现在我们和各个省市,包括机器人产业联盟加强沟通和交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分省市的差别化实施指南。还有通过制定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等一系列的政策,落实推进各地科学发展、理性发展。
苗圩:我们不是要限制外资企业 不会对外资转让技术进行强制
苗圩: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的政策措施,是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比如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们准入条件要求企业必须掌握新能源汽车全套的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这个要求不是只针对外资企业,更不是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把技术转让到中国来。我们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防止有些企业利用政府补贴钻政策的空子,买来总成件拼装一批汽车、赚一把钱就走人。在这种情况下,既是对用户利益的损害,更是对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的伤害。所以,我们制定这个政策并不是说要限制外资企业,我们对内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而且技术转让、掌握这个技术是指包括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也包括在境外母公司所设立的研发中心,只要有这个技术就可以,我们并没有说一定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强制地转让到中国来。
各位也知道,政府对国有企业还没有这种强制力,更何谈对外资企业要强制转让技术呢?而且,这种转让若是是谈不好,我也强制不了,没有任何强制手段。所以,这个问题在此澄清一下。
我再重申一下,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当中,外资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国际双边、多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举一个例子,我们和德国签署合作协议,就“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已经建立合作机制,并且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一些细分领域都取得了积极成效。所以,我希望中国欧盟商会要正确理解、看待这个问题,借这个机会澄清一下我们的观点,澄清一下误读的内容。
苗圩:有些设备和产品西方对我们禁运,必须自己做
苗圩:在《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制定和近两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也是我们制定《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政策的出发点。
大家都知道,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为了发展本国制造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都制定了类似《中国制造2025》这类文件。近两年欧盟有工业复兴战略、美国有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有“工业4.0”。
应该看到,目前发达国家在一些技术和产品对中国还实行严格限制出口,“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也有所抬头。中国政府历来是反对这种做法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也是在加快推进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来满足国内市场对我们各种装备、各种工业产品方面的需求。有些设备和有些产品,西方对我们还是禁运的,我们市场上又是急需的,如果我们不做,何以说满足经济的发展,何以说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何以谈到保护我们国家的国防安全。
我们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中国制造2025》颁布实施已经近两年时间,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将如何加快推进落地实施?同时我们注意到,近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认为提出的相关政策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
苗圩:《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之下,我们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联动,特别是在发挥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发挥重大工程的带动作用的思路,按照引导、保护好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原则,在实现差异化的发展格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重点回应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关注到中国欧盟商会最近发布的报告,报告很长,中文的页数就有58页。把这个报告读下来,总的感觉,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做好今后的工作还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报告当中也有一些观点、有一些说法存在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