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围绕“质量提升”主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喜在取得很大进步
忧在也有不小差距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作为消费者,在感受到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也经常遇到质量的烦恼。支树平说:“我自己的感受:中国的质量状况有喜有忧。我们的质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不小的差距。”
支树平说,有喜,体现在总体质量水平“稳中有进”。2013年到2016年质量稳定在90%以上,2016年达到91.6%。一些重要产品质量也有明显进步。大家关心的10类重点消费品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电商产品质量去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
“有忧,是指还有不小的差距。”支树平说,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够高,特别是中高端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至于“海淘”、“海购”、消费外溢。我国一些商品走到国际先进行列,但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品牌建设的差距较大,许多产品是贴牌生产;全世界驰名的大品牌我国还比较少。”
“我国的出口企业每年都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甚至受到损害,很大程度上跟我国质量技术基础不强有关系。”支树平介绍说,我国的质量技术基础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明显,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才刚刚接近1%,“有喜有忧,提高质量迫在眉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质量时代不是一蹴而‘进’的,要砥砺前行。”支树平指出,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个一个产品抓,让追求质量、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
树立一批质量标杆
培养一批隐形冠军
质量提升行动是党和国家的专门部署,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者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和服务跟不上。要提升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树平说,希望大家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抓质量提升,把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起来,使之成为全国的统一行动。
支树平介绍说,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将“质量强国”写入了“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对各省(区、市)实施了质量工作的专门考核,明确要求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等。
支树平指出,要“找准着力点、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把质量提升的具体行动组织好:抓住各地的主打产业、主打产品提升质量;抓住标准、提升标准,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提升质量。
“比如,某个地方生产的某类产品比较多,但假冒伪劣的多或者质量不高,要挂牌整治。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约谈当地的负责人,亮黄牌、曝光。对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更是要坚决打击,毫不留情,抓好质量整治和专门治理。”支树平说,对一些产品生产集中、假冒伪劣又多的重点地区实行区域整治,甚至搞集中整治、挂牌督办。
与此同时,要抓全面质量管理。支树平指出,企业要有国际国内先进质量管理办法,还要把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我们也要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培养一批隐形冠军。”支树平说,要抓品牌建设,注重培育一批真正叫得响、国内消费者和国外消费者都欢迎的中国品牌。
监管和服务两手抓
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电子商务具有流动性、跨界性、虚拟性的特点,对消费者来说很便利。支树平说,有些不法分子也利用这些特点欺诈消费者。“网购产品质量,许多部门都在抓。质检总局管质量,始终把电商、网购作为重点。”支树平介绍,质检总局对此是监管和服务两手抓。
“我们也会在网上买一些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就公布、下架。”支树平介绍说,去年一年,大概抽了6891批网上样品,不合格的有2122批,合格率69.2%,“线上的质量水平和线下还是有一定差距,我们找到这些不合格企业,就实行整治,不合格产品必须下架。”
支树平介绍说,质检总局成立了电子商务标准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商务标准;开通认证系统,支持阿里巴巴、京东等7家电商平台,与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数据库进行对接,交互证书信息102万项。“今年,我们也继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从源头抓,从电商平台抓,从标准抓,从监管抓,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针对“海淘”监管,支树平表示,目前跨境电商的监管是作为个人自用物品进行监管,主要是实施检疫,重点看有没有疫情疫病、有害生物传入风险。产品质量则由购买的个人自己负责。质检总局对跨境电商的风险进行监测,实时发布预警,给消费者以提示。“去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化妆品监测的不合格率为4.6%,我们及时作了提示。”
支树平说,跨境电商监管目前在国务院批准的过渡期内,还是按个人自用物品管。下一步怎么管,还在研究。“如果说下一步纳入货物管理,质检总局将从市场准入到生产注册许可、进口检验等,按货物来监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