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粤桂联手推进跨区域开发
2017年03月15日 10:21: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庞革平 黄东荣

  一张新蓝图,正从梦想照进现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探索,令人瞩目。

  先行先试打破行政藩篱

  试验区地处桂东粤西,是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际边界、流域边界、东西部边界的叠加区域,既是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又是珠三角地区资金、技术、产业直接向西部转移、打开大西南和东盟市场的重要通道和节点。

  “打造广东广西一体化发展、东西部合作发展、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平台,突破行政分割,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探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新机制。”这是国家《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赋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改革使命,也是2014年10月试验区正式启动建设以来的行动指南。

  两年多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坚持改革创新,确立了“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政策叠加、择优选用、先行先试”的合作机制,市场化运作、合力发展的开发模式。

  截至目前,粤桂两省(区)已召开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试验区等相关专题会议12次,研究解决问题70多个,先后出台了13项支持试验区改革创新政策。

  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介绍,管委会按照“人员对等派驻、统一管理”的原则,组建了统一管委会,主任实行届任制,由两省(区)轮流派任。按照“对等投入、收益对等分配”的原则,筹建开发建设公司,探索跨区域市场化开发新模式。

  示范引领发展显活力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试金石、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创新的先行军,示范突破带动效应逐渐凸显。

  经济发展持续强劲。在新常态下,试验区实施创新驱动,瞄准大生态、大智能、大物流三大高端产业,全力做好项目布局文章,中兴、比亚迪、大华、国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抢滩入驻。截至今年2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入驻企业244家,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两年保持30%以上增长。

  流域生态持续改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推行十大禁投清单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低碳产业链,建设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广西生态产业园、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园等生态产业发展平台,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生态产业园区化”。优先建设塘源污水处理厂、粤桂联合环境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试验区环境交易所,推进西江界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湿地公园建设、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健全生态建设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融合发展持续深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开发建设,加速了两广交通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和教育、医疗、户籍等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内部道路塘源一路、江北大道、粤桂大桥等粤桂合作项目相继建成或启动,基本建成和在建道路20条,规划里程41.6公里。

  加快推进配套制度改革

  试验区推动“四统四分”管理方式走向顶层设计目标设定的“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开发管控模式,实现“两地并轨、机构运行”“优化资源、利益整合”“形成品牌、向外扩张”三步走管控目标。

  突出区位优势,建设两广开放合作新高地。围绕立足西江、服务两广、对接港澳、面向东盟、放眼世界,完善对接珠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创新金融开放体系、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以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和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等开放合作平台为突破口,打造面向东盟和粤港澳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突出品牌优势,建设珠西经济带新增长极。试验区全力建设产业转移承接与提升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基地、区域性现代服务基地,探索“借力建区、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和“实体化管理、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式。

  创新低碳生态开发模式,抓好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试验区服务链与生产链同步建设,推动产城融合,深化金融创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服务企业信息平台。

标签:经济带;市场化;生态;两广 责任编辑:洪慧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