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朱林荣:发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匠精神”
2017年04月27日 21:55: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佟明彪

吊机正在摆放焊接完成的 500米成品钢轨。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 /摄

  中国经济网芜湖 4月 27日讯(记者 佟明彪)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同样也是 上海铁路局工务大修段芜湖北焊轨基地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朱林荣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他认为,要干好一项工作不仅相关的技术,工艺,设备要不断改进,工人的技能、素质也要不断提升,而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每一根钢轨的质量,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焊机正在焊接钢轨。 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摄

  “三个罩子” 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 朱林荣 被誉为中国焊轨界电气专家,他参与改进的技术和设备曾多次获得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然而在采访中最被他津津乐道的是简单又实用的“三个罩子”。

  朱林荣介绍 GCS-100钢轨除湿机。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 /摄

  “ 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是朱林荣一直坚持的理念。他介绍称,在 2014年刚到 上海铁路局工务大修段芜湖北焊轨基地工作时,他做了“三个罩子”,提升了焊轨工作的工作环境。一个是在空气压缩机上设计了一个风罩和消音器,这样就解决了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带来的机器趴窝问题,同时以解决了空气压缩机声音过大带来的扰民问题。第二个是在钢轨除锈环节的除尘装置,它的除尘效果达到了 80%,也优化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第三个就是在焊机上的“除烟罩”,它有效的降低了焊轨时产生的锰蒸汽给工人带来的不适感。

  “ 这些改进看似简单,但切实的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而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工作中点点滴滴的问题。 ”朱林荣说。

  让厂商 “又爱又恨 ”的 “大工匠 ”

  作为一名行业专家,朱林荣在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时显得有点兴奋,在一口气介绍了 除锈除湿、配轨、焊接、焊后粗磨、热处理等工序后,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他更是流露出自己在专业上的自信,他说自己是一个让设备制造厂商 “又爱又恨 ”的人。 “为什么 ‘爱 ’我呢,因为有些设备在我们基地如果使用效果好的话,其他的兄弟单位也会采用,这就给厂商们带来订单啦。而为什么又 ‘恨 ’我呢,因为我对设备的要求比较多,比较严,对设备工作原理了解的也比较多,对于有些一定要达到的要求,我会让厂商严格按照合同做,而还有一些改进性的需求,我会对厂商说,你愿意做就做,不愿意我就自己来做,但到时候这些专利就是我们的了,而且后续的保养维修服务他们也不好插手了。 ” 朱林荣在说这段话时,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微笑。

  “ 工匠精神 ”就是要做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设备的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作环境,同时也对工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个人都要多动脑筋,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而朱林荣也正是这样一步步成为一名“大工匠”的。“我 1980年在苏州铁路技术学校企业供电专业学习, 1982年开始在上海铁路局工务工厂,当过见习生、技术员、安全员、助理工程师,这期间,我还在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夜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 2001年成了上海铁路局焊轨段工程师, 2003年成了高级工程师。”

  工人正在检查钢轨焊接处。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摄

  朱林荣不仅用这句话要求自己,他还常常提醒基地里的工人,要多掌握一些知识技能,“比如一个操作工,不能对着先进的设备只会按一个电钮,一定要了解机器工作的原理,并掌握基本保养和维修知识。我们现在的要求是,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以操作工为主,维修工为辅,大的保养和维修工作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为辅,这就要求操作工能够在设备使用记录上准确描述出设备的故障现象,操作工描述的越准确,维修工判断的就越准确,我们的工作才能做的越好,钢轨的质量才能越有保障。”

标签:中国经济;钢轨;上海铁路局;工匠;焊接;罩子 责任编辑:蒋敏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