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6月10日电 (记者 林春茵)“福建的海丝遗存,可以追溯至万年以前石器时代遗址中蕴含的海洋元素,以及数千年以来惠及南岛语族的文化播迁、海峡两岸的住民往来。”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楼建龙10日如是说。
10日正值“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日”,福建省博物院披露一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考古成果。
据介绍,2016年,福建对平潭全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获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壳丘头遗址,位于平潭县平原镇北面的山显美村,经发掘,已清理灰坑21个、墓葬1座,出土石器、骨器、玉器、贝器、陶器等文化遗物200余件,其年代距今5500—6500年。
目前,福建正对平潭主岛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已发现14处旧石器至青铜时代遗址,勘探面积10万平方米。楼建龙说,这些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福建史前文化、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南岛语族起源等意义重大。
去年,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纳入“海丝”申遗点的多处古代外销瓷窑址及相关遗址进行调查。目前,永春苦寨原始青瓷窑址发掘面积100平方米,勘探面积3万平方米,新发现15处夏商时期的原始瓷与印纹硬陶窑址,使得福建在“瓷器起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证明福建也是古代瓷器起源地之一。
“汉、晋以后,福建窑业充分发挥资源、地理优势,逐渐形成自己的产品与技术体系,并向海外传播,奠定了福建外销陶瓷大省的地位。”楼建龙说。
楼建龙透露,福建将开展平潭大练岛出水青瓷文物保护项目,完成平潭、福清、马尾闽江口海洋文化遗产调查;重点在“海上丝绸之路”“闽台五缘史观”“两岸自然资源对比调查研究”“平潭岛史前文化与南岛语族”“福州古代港口及设施调查”上下功夫,并结合VR、AR手段予以展示。
此外,福建正组织论证建立“台湾海峡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以福建沿海海域为重点,兼顾内陆水域,结合“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专门机构与场所,并与两岸考古界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享未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