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 聂翠蓉)继去年成功发射后,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再次引起世人关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团队的重要论文,称“墨子号”成功将纠缠光子传回地面并在相距1203公里的基地间保持纠缠不变,从而创造了量子纠缠距离的新纪录。《新科学家》《科学》《自然》以及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协会《光谱学》等国际著名杂志,15日都在网站重要位置进行了报道,外国专家们对这项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去年8月成功进入离地500公里轨道的“墨子号”卫星,每晚都会从中国上空经过并停留大约275秒。为在这么短时间内接收到“墨子号”发回的纠缠态光子,潘建伟团队利用建在青海德令哈、云南丽江和新疆南山的三台光学望远镜,实时监测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幻,并滤掉月光和城市灯光,排除对纠缠光子的干扰。现在,他们在相距1203公里的德令哈和丽江,成功测量到从“墨子号”发回的1000对相互纠缠的光子,刷新了量子纠缠的距离纪录。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量子物理学专家安东·塞林格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证明中国已经真正掌握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纠缠分发技术,向实现全球范围安全量子通信甚至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塞林格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欧洲发射自己的量子卫星,并认为潘建伟团队的论文证明,中国发射“墨子号”的选择完全正确。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物理学家托马斯·詹内怀恩称赞道,这是一项重量级伟大成就,中国人开创了一个全新领域,并大胆尝试后成功实现了。“很明显中国在量子卫星方面已经成为世界领跑者,我们加拿大团队和其他国家的同行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只能努力当追赶者了。”
巴黎南部大学量子通信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格罗斯汉斯表示,纠缠粒子是实现量子通信的重要“机器”,这次成功表明,借助卫星人类已经能实现地球上任意两地间的量子保密通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