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东北三煤城转型路径观察:摆脱“资源诅咒”进行时
2017年06月27日 09:21:5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刘荒 王炳坤

  中篇:新与旧

  探求新旧动能转换之谜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格局,在资源枯竭和转型加速双重挤压下,正在发生动能转换的新变化。随着煤炭产业对这些城市支撑作用日渐式微,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一批新产业不断崛起,成为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以辽源市为例,2016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仅为0.9%,再以“煤城”冠之恐其实难副了。一些新业态、新体制和新机制,从城市经济舞台边缘逐渐走向中央,成为接续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阜新市农产品深加工、液压装备、氟化工等重点产业集群已接近工业总量的半壁江山;鸡西市石墨新材料、食品、药品三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7%;辽源市高精铝、袜业、农产品深加工、建筑机械等接续替代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已接近80%。

  阜新液压:东边日出西边雨

  几辆驾校的教练车正在空旷的广场上练习倒桩,除了一层门庭有几个房间出租给商家外,四层办公大楼多数房间门窗破损、桌椅全无……这副衰败破落的景象,让人无法将它与当年号称国内三大液压企业之一的阜新液压件厂联系在一起。

  这家因改制迟缓、经营不善,2010年正式停产的国有企业,长期以“空壳”来掩饰其典型的“僵尸企业”特征,但其产业基础、人才优势和销售渠道等产业积累的释放,催生出上百家民营液压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阜新液压产业得以重获新生。

  曾担任20年厂长的孙贵和,今年已经77岁了,但他仍能一口气说出二、三十家民营液压企业与液压件厂的历史渊源:“这家的老板就是从我们厂下海的,那家的总工程师曾是老厂的技术员……” 

  据孙贵和老人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这家国营老厂就已积弊频现:职工收入差距拉不开,一些高技术员工就出去单干,还回来挖老厂的熟练操作工;国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民营企业却能以较低价格打入市场,抢老厂的客户。

  作为当地第一批民营液压企业,阜新北鑫星液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追忆起当年从“小作坊”起步的经历:“我们1991年成立时,只是给阜新液压件厂做配套加工泵壳,后来国企砍掉了一批配套商,我们没活儿干了,这才咬紧牙关自主开发液压件成品。”

  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公司是当地最大的液压件企业,动力转向泵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25%。当年从阜新液压件厂辞职下海,如今又带领这家公司上市的董事长李毅说,体制一变、大有不同,民营企业在市场扑腾的艰辛,也是他在国企时未曾想象的。

  经过20多年发展,阜新市已形成包括生产成品和整机、泵体泵盖、液压元器件,以及铸造品企业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今,因产权变换而实现重生的液压产业,已被阜新市列入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一批龙头整机企业与百余家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成长,多数企业在市场低迷时期,都展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阜新市经信委主任高正民告诉记者,液压件这个传统产业之所以能“遍地开花”,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市场,关键在产权。

  鸡西石墨:“腾笼换鸟”中的产业升级

  近年来,在煤炭市场起落波动中,鸡西人尝到甜头也吃尽苦头,逐渐找到了一条转型发展之路。鸡西市大项目办主任黄祖文说,鸡西要实现经济成功转型,就必须跳出煤炭产业看鸡西,加快实施“两黑一绿一药”的主导产业发展战略。

  这其中的另一“黑”,就是继煤炭之后的石墨产业。鸡西已探明石墨资源储量6.62亿吨,矿物量5192万吨,占全国储量的30%左右。2016年,全市石墨产业实现产值1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此前,石墨产业虽然实现了规模化开采,但资源配置不优、产业集聚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始终没有摆脱原材料、初加工的束缚。

  近年来,鸡西市以打造“中国石墨之都”为契机,深度开发“原字号”,提高原料就地加工转化率和增值率,推动石墨产品由初级向精深加工跃升,加快蓄能材料、超硬材料、密封材料、传导材料、石墨烯等8大石墨产业链建设。

  走进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颗颗金刚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利告诉记者,“按传统思维,人们一提到资源行业就想到傻大黑粗,而我们以石墨为原料,已成功加工出高硬度金刚石。”

  在鸡西市恒山区、麻山区以及鸡冠区的3个石墨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有一条新规则:不再“饥不择食”,而要“择大选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柳毛石墨矿,矿石储量3.5亿吨,早期引进的企业“占窝”10年仍在搞初加工,鸡西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腾笼换鸟”,重新引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北汽集团进行精深开发。

  “中国石墨之都”不仅是资源丰富的代名词,更是高端产品的诞生地。在多家石墨高技术企业的攻关下,鸡西市已开发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球形石墨、高纯石墨、可膨胀石墨等数十个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

  鸡西市深度开发石墨产业的新思路,吸引了来自北京、深圳等地的14户行业领军企业入驻,目前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设计投资70亿元的中韩(鸡西)石墨烯产业园,创造了产业项目建设体量、质量和开工速度之最,为鸡西转型发展积攒了后劲。

  辽源袜业:“互联网+”与“甩手掌柜”

  “我们这儿除了产业基础,人才、市场、区位都没有优势,怎么才能把袜业这块‘肥肉’,从南方人的盘子里生生夹过来呢?”在辽源市东北袜业园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田中君讲述了当地袜业成长的故事。

  辽源袜业已有百年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当地一批国有袜厂、棉纺厂相继倒闭,留下的民营袜企星星点点,一度只是国内知名袜业品牌的“代工厂”。

  经过多年市场洗礼,辽源袜业逐渐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全市拥有袜企1200多户,从业者2.75万人,年产棉袜超20亿双,2016年销售收入达80亿元,成为辽源转型的新支点。发生这样的逆转,东北袜业园起了关键作用。

  2005年,东北袜业园一期工程建成时,辽源市仅有37户袜企,如何吸引它们入驻?田中君提出要“实实在在赔3年”,对这些企业减免房租费、水电费、采暖费等,走出了引入企业的第一步。

  为降低袜企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运营成本,袜业园还搭建了金融、研发、咨询、培训等8大平台,提供场地、袜机和流动资金,支持大学毕业生和当地企业主“零成本”创业。

  如今,这里办税、贷款、证照年检等服务一条龙,从棉纱、染色,到物流、包装等配套企业应有尽有,从机器租赁、配件维修,到金融服务、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一应俱全。

  2009年就来到园区创业,如今已拥有50多台袜机的企业主张亮说,过去有一大半精力都用在融资、处理政府关系上,现在园区服务周到,这方面可以当“甩手掌柜”,只需一心忙生产就行了。

  产业要素的充分聚集,产业链条的高度完整,为辽源袜业构建了新的优势,得以在南方同行的“围剿”下杀出一条血路,形成“南有诸暨、北有辽源”的行业格局。

  面对未来的转型升级,早已在市场打拼多年,嗅觉异常灵敏的东北袜业园,如今瞄准创新创业和“互联网+”带给产业的价值。随着2000名大学毕业生在园区创办或加盟企业,高水平人才的涌入给辽源袜业带来了“鲶鱼效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们,又成了推动园区“互联网+”的生力军。

  目前,东北袜业园与阿里巴巴合作,在网上建立了东北首条产业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包装设计、印刷、仓储等配套资源,不仅进一步降低成本,还提高了接单、设计、发货等环节的效率,其独创的“7天供应链”模式,比国内常规供货流程的耗时节省一半以上。

  记者观察:转型要让市场唱“主角”

  液压、石墨、袜业在三座煤城早已有之。分析它们从小变大、由弱到强,进而成为经济转型新动能的原因,市场才是最大驱动力。

  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无中生有”搞规划、盲目跟风扶持新产业。殊不知,那些缺乏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项目,即便政府投入再多补贴资金、出台再好的优惠政策,仍然是扶不起的“阿斗”。

  相比之下,将选择权、培育权交给市场,让我们看到了转型的另一种路径。从液压企业互为配套合力形成产业链,到石墨产业放弃粗加工延伸产业链,再到袜业园区做好平台服务、搭上电商快车,在市场的支配下,企业立足供给、面向需求的结构性改革的探索,给人希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资源型城市培育替代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就应该让市场唱“主角”。

  从小小棉袜成为辽源经济新支点的转型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产品的经还是企业念得好、产业的戏还是市场唱得好”,地方政府的开放和开明程度,恰恰体现在改善营商环境和尊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担当上。

标签:阜新;辽源;石墨;矿业;产业;鸡西;阜新市;鸡西市 责任编辑:金林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