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李超,辽宁省鞍山市鞍钢冷轧厂4号生产线设备作业区的作业长。参加工作28年,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
像他的名字一样,李超一直在不断地超越。攻克大大小小技术壁垒,超越一个接一个技术高峰,也时刻超越自己。身为一线工人,不仅头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当代发明家”的光环,还摇身一变,正式成为鞍钢集团党校的兼职教授。
“李教授”很谦虚 每一个工人都是师傅
1989年,李超以优异成绩考入鞍钢冷轧厂,成为一名维修钳工。刚到工作岗位上,班长没有给他派师傅,他就把班里的前辈们都当作师傅;别人不主动教,他就主动去学,五花八门的技术他无一不通。
做钳工抡了10多年大锤,热衷钻研技术的李超,最终成长为鞍钢冷轧厂的一位技术“大拿”。这么多发明革新,李超印象最深的不是国家大奖,而是1998年让他初尝甜头的那一次。
1998年5月,他结婚了,婚假刚休了一半,就被车间主任叫回了厂,活套段又出事故了。这是一套进口的欧洲二手设备,已经运转多年,“年老多病”。不能“一味地哪坏修哪,这不是设备管理的长久之计”。李超下决心改变这种跟在事故后面跑的状态!他渐渐萌生了改造这个设备、“拔病根”的念头。
白天,李超在现场观察、测绘、查数据;晚上回家,伏在案头,查资料,画草图。半个月后,李超完成了包括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共30多张设计制图。冷轧厂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完善方案,厂领导当场拍板,年修期间进行改造。改造非常成功,第二年,活套段全年设备事故只有半个小时,一条线完成了两条线的产量。那一年的全厂创新大会上,厂里第一次设了特等奖,并把它颁给了李超。
“创新能换来生产稳定顺行,能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这给李超的职业生涯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图片来源:中国网)
“李教授”很好学 每一道难关都是课题
“勤干、勤问、勤走”是李超的学习工作法宝。
“现在的产业工人,早已告别‘傻大黑粗’。”李超说,“都在转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知识工人才更有力量!”
汽车板是钢板加工的“皇冠”,也是利润较高的领域。将厚厚的板材加工成不到1毫米厚的高强度板材,技术难题很多,乳液残留即是一例。当初,鞍钢转型新上汽车板时,没少吃苦头。乳液残留解决不了,“共和国钢铁长子”鞍钢的汽车板就无法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如果变事后集中吹扫为事先预防、分区吹扫,是不是更好些?逆向思维帮助李超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钥匙。沿着这个思路,李超带领攻关小组研发了5项支撑技术。难题解决了!乳液清除率由平均93%提升到100%,残次品率由8%降为0,每年耗电量节约36%,现场噪声降低了25%,当年就创造效益337.30万元。
“李教授”很低调 每一次进步都是理所当然
“产业工人要做高水平的技术型工人、知识型工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走创新之路!”李超如是说。
李超觉得,现在的产业工人,早已告别“傻大黑粗”,都在转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知识工人才更有力量!虽然身为工人,他深知肩上的责任依然重大。
李超的愿望很普通,“我是从一线岗位上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多年来,解决生产难题,维护设备运转,提高设备精度,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每每看到生产中的难题在我和工友的努力下得到解决,我们会感到非常幸福。”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方案 部署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发掘浙江第四桶金
- 网上有人叫卖空啤酒罐 卖家称用来做“高仿酒”
- 93岁数学教授讲授律诗对联:不能让唐诗宋词在我们手里绝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