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行常态化的同时,新一届发审委延续IPO从严审核的态势十分明显,旨在进一步提升发行审核质量,防止“病从口入”。从发审会提出的各项问题来看,拟上市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企业的关联交易、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等方面受到了高度关注。
10月24日,证监会新一届发审委分别召开了第9次和第10次发审会,审核共计5家企业的首发(IPO)项目,审核结果显示,5家企业中,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其余4家则获得通过。
审核结果公告指出,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四方面问题:无实际销售活动的发票开具行为;实际销售收入确认与招股说明书中描述不符;发货指令单上无发货人、储运部主管、出纳签字;产成品出库单上仅有制单人名字,无复核人、发货人、主管签字审核;原材料采购入库环节原始单据无编号,车间到仓库的产成品入库环节原始单据无编号;报告期内现金交易金额较大,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对现金的提现标准与现金使用无明确规定等。
发审委要求,保荐代表人对发行人收入确认原则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以及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主要产品销售毛利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且变动趋势不一致以及报告期间费用率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及其合理性等问题发表明确核查意见。审核公告还显示,在其余4家通过审核的企业中,发审委询问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企业的会计处理、收入确认、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应收账款、预案材料与存货等方面。
十一长假后,新一届发审委走马上任,自10月17日起开始了发审委的首发申请审核工作,上周17日、18日、20日共召开4次首发发审会议。审核结果显示,8家拟IPO企业上会,其中6家企业首发申请获通过,2家企业被否。首发申请被否的2家企业是浙江双飞无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壶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周审核的通过率为75%,较以往有所降低。
针对IPO审核,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IPO审核的标准具有一致性,从去年开始,A股市场进入常态化发行,逐渐解决了一些积压的IPO项目,也产生了扩容的示范效应,提升了一些中小企业的信心,因此排队企业成分更加多元化,被否的概率客观上会有所上升。他认为,新一届发审委审核的侧重点有一些转变,即淡化对发行人财务指标好与坏、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而更加专注于从逻辑上、大数据上推论发审材料体现出来的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其背后的真实情况,更加具有专业性。他认为,从长远来看,IPO改革的趋势是越来越包容,尤其是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加包容。
证监会方面一直强调,要按照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2017年以来发审委共计首发项目总计408家次,其中338家次通过,首发通过率为82.84%。56家次未通过,占比为13.73%,其他情况则为14家次,占比3.43%。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发审委共计首发项目总计171家次,其中158家次通过,首发通过率为92.40%,10家次未通过,占比为5.85%。2017年以来,伴随新股发行常态化的推进,IPO的通过率出现了明显降低,否决比例有了明显上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