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儿科医生自述:“很骄傲自己是一名儿科医生”
2018年02月06日 08:24: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王培莲

  很骄傲自己是一名儿科医生

  对大多数医学生而言,儿科可不是个理想选择,但总有一些少数派,选择迎难而上,走一条难走的路。尤海龙就是其中一个。

  目前,尤海龙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呼吸科住院部的一名主治医师。从吉林大学医学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至今,他已经从事儿科工作14年了。从当初到现在,周围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在校期间拿遍各类奖学金,又是优秀学生干部的尤海龙,为什么会放弃热门科室选择儿科。

  在医疗领域,儿科是任务重、效益差、风险高,不太招人待见的科室。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以“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为由,取消了全国各医学院校的儿科学专业。换以临床医学专业招生,儿科学变成了这个专业中的一门课程。

  儿科泰斗级导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鲁继荣极力反对并通过增设“儿科方向”来保住想学儿科的学生。毕业前一年,尤海龙进入了这个临时组建的儿科方向班级,最终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每当有医学生咨询“要不要选儿科”时,尤海龙会建议,“如果犹豫,那就不要选。”在他看来,当儿科医生压力大,责任重,勉强是干不好的。

  学了儿科后,尤海龙才知道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所患疾病使用的检查手段和用药方式与成人大不相同。例如毛细支气管炎和川崎病等,成人是没有的。有些检查,例如X射线、CT和静脉采血,除非情况特殊,否则不能让儿童去做。治疗用药上也要将安全和有效同样考量,“儿科医生数学要好,药物是按照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的”。

  马瑜聪是尤海龙的师妹。从吉林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硕士毕业后,她留在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儿科呼吸一科。当时她所在临床专业有120多学生,只有6人选择了儿科。不过与过往几届相比“算多了”。

  “选儿科的学生一类是为了能留在优质医院,另一类是喜欢孩子”。马瑜聪属于后者。入职后的前两年,马瑜聪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所有科室都轮转了一遍,最后她选择留在最后一个轮转的科室——儿科呼吸科,“喜欢孩子和科室里的工作氛围”。

  作为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和吉林省内儿科最权威的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呼吸科住院区全年几乎没有空床。

  与成人科室不同,儿科住院部的医生办公室里总会有家长络绎不绝地进出。最考验儿科医生耐心的是:同一个患儿的不同亲属会先后来咨询同样的问题,“一样的话重复说四五遍是常有的事。”马瑜聪说。

  已经是4岁孩子妈妈的马瑜聪很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孩子生病家长都很揪心,生怕问得不够全面,耽误治疗”。儿科医生很多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上。

  耐心的考验对儿科医生而言,随处随时都在。马瑜聪坦言,面对重复不断的问题,身心俱疲时,很难保证每次都面带笑容或是有耐心地解答。有一次,马瑜聪的同事被患儿家属投诉了。对方认为,医生解答不够耐心,态度不好,得当面道歉。

  马瑜聪注意到,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生病变得易怒和敏感。孩子等得时间长、一直哭闹或者用药打针后病情未见好转等状况,都可能会成为家长脾气爆发的导火索。

  长春儿童医院的主任医师王艳,已经从事儿科工作30年了。她感慨,“儿科实在太不好干了。”同事和患儿家属常夸王艳性格好,但她原本是个急脾气,都是让工作给磨的。王艳说,在儿科工作,需要特别大的爱心和耐心,生活和工作上的烦心事都得压在心里,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

  作为吉林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长春儿童医院儿科医生配备相对充足,患儿大都可以得到尽快诊治。每天在孩子哭闹声中出诊的王艳,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待患儿和家属要“总是在帮助,常常在安慰”。她的经验是,如果遇到着急的家长,就先诊断孩子,判断是需要加急还是按次序就诊,再安抚家长情绪。“多倾听,让对方信任你,才能进行有效的诊治”。

  “从业时间越长,下诊断越是谨慎,生怕自己少问少说一句导致患儿延误复诊或治疗。”有时已经下班的王艳,会给患儿家长打电话,补充询问。

  回家后,王艳的状态判若两人,喜欢安静,不愿多说话。王艳自认为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和母亲,“没有固定休息时间,无暇照顾家人”。她没让自己的孩子学医。

  但提到工作,王艳很有成就感。很多患儿是她看着长大的,一些曾经的患儿现在又带着自己的小孩来看病。工作中,王艳也有机会调换科室,但她还是选择了坚守。在她看来,在儿科的价值感不是能用“累不累”和收入多少来衡量的。

  近年来,儿科医生的工作和发展状况备受关注。现在儿科医生缺口大,年资深的更是稀缺。王艳说:“很骄傲自己是一名儿科医生。”

  90后姑娘刘研,去年考取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同学听说她选择了儿科,说她是“英雄”“女汉子”。尽管刚工作数月,每次看到患儿完全康复,重新恢复活力,刘研都很开心。

  从业后,尤海龙先后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儿科病房和儿科各门诊科室轮转。现在他既是住院医师,每周也出诊一到两次。门诊和病房,是两种不同的工作节奏。在门诊经常不能按时吃饭,在住院部最熬人的是值夜班。因为作息不规律,尤海龙做了胆囊摘除手术。

  尽管如此,“转科的想法真没有过”。尤海龙说,既然选择了,就想为儿科做点事,不能让儿科事业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走下坡路,所以要坚持看病、坚持教学生、坚持儿科情怀。

  近两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给每位儿科医生都设置了津贴,这是其他科室没有的福利,在全国医院也很鲜见。尤海龙说,儿科医生不仅被需要,也开始被重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2月06日 05 版)

标签:儿科医生;儿科;骄傲;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患儿;选择 责任编辑:金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