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你所不知道的95后
大学生租房热:住在宿舍之外
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窦红飞
年节刚过,这样的时间往往是租房市场中的“换房密集期”,在城市里生活的房客往往会因为租金、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换房”“退租”,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租房市场的客户中,有不少是大学生。
或许是因为和舍友关系不那么融洽便准备下学期租房,或许是刚刚结束考研将自己租了半年的合租公寓退租,或许是找到了一份寒假实习正在寻租……这些“房客”和传统房客不同,他们大多需要父母资助,带有鲜明的个性,缺乏社会经验。当大学生掀起租房热,宿舍之外的生活或许没有想象中的单纯美好。
一样的租房,不一样的理由
无论是为了考研、准备出国、面临实习,还是因为谈恋爱、和室友关系不和,近年来,大学生租房已经不是什么个别现象。宿舍之外,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和理由。
2017年7月,刚刚从湘潭大学毕业的孙恒在学校周边租了一间房子,准备着自己的第二次考研之旅——2016年,他以3分之差与自己的理想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擦肩而过。决定再战一年的那一刻,孙恒就立刻去学校周边寻找租房信息。
在他看来,只有重新回到学校去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大化。“这里的环境没有陌生感,有着一流的学习设施和条件,还有一群一起备考的同学,给自己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支持。”他坦言,如果没有一同备考的这些同伴,自己一个人很可能坚持不下去。
由于是第一次租房,孙恒在找房子的过程中遇到许多波折。“学校附近大多是整租的房子,价格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昂贵。”为了去附近看房方便,孙恒还向同学借了一辆摩托车,每天迎着烈日出门。最终,通过相互引荐,孙恒结识了一起考研的两个学弟,共同租了一个房子。
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孙恒和合租的朋友相处也非常愉快。学习疲惫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孙恒还会和合租的朋友一起围坐在一起,买来食料,涮起火锅,释放身上的压力。他觉得,无论今年考研成功与否,这段一起奋斗的日子都值得自己一生铭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调查发现,租房的大学生中,情侣租房十分常见。
北京体育大学就读研三的李蓓(化名)和男朋友相识大学校园,两个人想要营造属于自己的“二人世界”,但学校集体宿舍的规章制度又不允许。如今,恰逢研三,临近毕业,两人在学校已经都没有课程任务,经过商量后,他们决定在校外租间房住。
李蓓表示,对于两个人要在一起住,自己的妈妈一开始是有顾虑的。“男方家长可能觉得无所谓,可是毕竟女孩子更让人担心些。”对于父母的担心,李蓓自己也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与家里人也进行了沟通。
“我们现在都是成年人,都有理智,不像刚成年的高中生大学生那么青涩不成熟。而且我们研究生即将毕业,马上就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应该有能力为自己的感情和未来负责任。”李蓓说。
“独立生活”的代价几何?
离开学校管制,远离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的生活,不用再担心断网、断电,不用再费尽心思维系“塑料室友情”,不必再为别人的生活习惯自我妥协……这些诱人的理由,让不少经济条件允许,并且“追求独立”的大学生们走出校园,租房生活。
2017年2月,新浪微博“学术大观察”联合微信公众号“理想岛”就中国高校研究生住宿状况及满意度展开的调查统计显示,26.10%的研究生对其住宿条件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而选择“非常满意”或“较为满意”的受调查者占比40.04%,其余33.8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差强人意,还算凑合”。
“出来住真是爽飞了!”沈末(化名)是北方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她的学校位于开发区的大学城。高中住校的经历让她厌倦了宿舍生活,一上大学,她就在这个城市的外环与人合租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
“现在和我一起住的妹子和我很合得来,不用处理什么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从我这里到学校只需要几分钟,上课也很方便。不过因为我是文科类专业,课程也比较少,所以我变得越来越宅了,大部分时间不出门,就在家里待着。”沈末说。
然而,沈末也有不得不出门的时候。
“要交房租啊!这是最大的弊端了。天天要算房租物业水电煤气费,有时候还想在自己的小屋里添置一些东西,哪儿都需要钱。父母给我的生活费早就见底了,所以我只好出去打打工,不过我觉得这也挺锻炼人的。”沈末说。
和沈末一样,租房之后,除了需要去学校处理事务的情况,李蓓和男朋友很少回学校。“在外租房让我们有了更多私人空间,共同生活也增进了我们的感情。即使会有摩擦和争吵,我相信如果两人情到深处,共同面对困难,那么也是一种成长。”面对未来,李蓓充满乐观。
不过,为了方便,目前李蓓和男朋友还是选择在离学校不远的中关村附近租房。他们租住的房间大小只有10平方米左右,放张床放张桌子基本就没有什么活动空间,可是即便是这么狭小的空间,每月的房租也要2000元。“两个人住确实局促些,可是也没有办法,房租实在太贵了。”她说。
出去还是回来,这是一个问题
房租太贵、社会经验太少,当大学生追求宿舍之外的独立生活时,他们往往发现,“独立”“自由”并不是那么轻松的口号,在这背后,他们需要承担的是高昂的房租,和黑幕重重的租房市场。
于是,租房热潮背后,有些大学生在体验过租房生活后,又悄悄改变了主意。
张雪(化名)是燕山大学的研一学生。自入学之后,她就饱受宿舍休息问题的困扰。“个别舍友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到一两点钟。早上起床后就把宿舍大灯打开,洗漱动静特别大,只要她起来,其他人都得被吵醒,非常影响睡眠质量。”张雪说。
张雪计划在研二的时候出国交换学习一段时间,于是在一个半月前,她准备起了雅思考试。为了在考试之前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她决定暂时搬出去住一段时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环境如果不适合了就要去争取改变。”于是,张雪在学校附近租住了一个单间,她坦言,这段时间休息的比较好,心情也很舒畅,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
但是,考试结束后,张雪决定年后重新回宿舍去住。“长期在外面租住,经济压力还是挺大的。再者说,我与舍友也没有似海的深仇,雅思考完了,随时有可能重新回到宿舍中去。”她说。
大学生租房住,对于高校管理也是一个考验。
一位来自北京市某高校法律系的同学目前租住在学校的教师公寓中。他表示,自己在外租房常常要提防学校发现。“如果老师发现的话会批评,并且还要写个保证书,说自己在外面住,发生的一切后果自己承担,与学校无关,而且还要父母同时签名”。
而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高校在后勤管理上也开始通过大数据等手段,让学生们的宿舍生活不再是一种“将就”。
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公寓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公寓精细化管理。在学期开始之前,后勤集团会发布新生住宿习惯调查与新生床上用品预订网址,新生住宿习惯调查高度浓缩了作息是否规律等九类问题,全面了解学生们的住宿习惯,甚至包括身高、床上用品花色等。此外,国内公寓部联合信息技术中心还开通了QQ服务群,为新生答疑解惑。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撰文指出,我国社会在发生变化,大学的服务观念也应该跟上。随着大学生年龄渐长,学生学习习惯差异会更明显,学习生活节奏也很不同,对隐私会有更高的要求。只有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才能减少宿舍生活的矛盾、冲突,提高学生对宿舍生活的满意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