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鹬,3只,飞行;苍鹭,8只,停歇;赤颈鸭,35只,觅食……”
59岁的施检放下望远镜,在手持终端上录入这组数据后,又匆匆骑上摩托车,前往下一个候鸟观测点。早晨7点,当人们还处在新春佳节的酣梦中时,施检已经在20多公里的围堤上开始了他一天的巡护工作。
施检是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捕鱼港管护站的一名巡护员,从不熟悉、不认识候鸟,到热爱、救助候鸟,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多个年头,也与这群湿地“精灵”共度了十多个春节。“越是节假日我们的工作越是忙,要劝阻游客不要进入保护区,为候鸟们营造一个安宁的越冬地。”施检说。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崇明岛的最东端,每年在这儿栖息或过境的候鸟有290多种,近百万只次。这片滩涂湿地在东北亚鹤类、东亚雁鸭类和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类水鸟的迁徙网络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
“东滩湿地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座‘加油站’,对于它们的种群延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沈帅举例说:“黑腹滨鹬、大滨鹬等鸟类迁徙时从澳大利亚启程,飞行五天五夜,跨越5000公里,抵达崇明东滩时体重只有出发时的一半。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能量,它们将无法北上繁殖,生命也就无法延续。”
然而在几年前,崇明东滩还密布着一种名为互花米草的入侵物种,导致为候鸟提供食源的海三棱藨草大面积消失。在东滩人的艰苦攻关下,截至2017年底,保护区内共治理互花米草25367亩,达到了95%的灭除率,种植海三棱藨草1500亩、海水稻426亩,修复营造河漫滩优质生境近45万平方米。还建立了4座涵闸和1座东旺沙水闸,满足了不同季节过境候鸟对水位的不同需求。
“眼前这芦苇摇曳、雁鸭齐鸣的美妙生境,正是湿地修复工程交出的最好答卷!”望着数十只在沙洲旁嬉戏的小天鹅,沈帅笑着对记者说,“维持好崇明东滩的自然生境,不仅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上海贡献,更是为世界范围内外来物种入侵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
“每天我们都要巡逻50公里,在车辆无法驶入的滩涂,战士们还要徒步跋涉数个小时。”正在执勤巡逻的崇明东旺沙边防派出所所长张国剑说,“过去一年在东滩开展的‘春隼’‘夜莺’执法行动成果显著,年后派出所将在保护区内设置3个警务室,进一步加强执法合作。”
得益于边防官兵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对候鸟无微不至的关心,保护区内已经连续6年没有发生违法盗猎行为,不仅东方白鹳、白头鹤、小天鹅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成了这里的常客,甚至还出现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宣告在我国绝迹的珍稀鸟类彩鹮的身影。
“作为崇明人,拥有这样一块举世闻名的候鸟驿站,我很骄傲!守护百万只越冬的候鸟,是我的职责!”施检自豪地对记者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