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手环测量血压、心率 当我们老了由TA来照顾
2018年03月05日 10:22:44 来源:科技日报

  一只数显手环佩戴在刘奕汉老人的手腕上,全天无间断地测量着他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健康指标,同时将数据同步传输到子女、医生都可实时掌握的管理平台上。平时,子女在客户端上可以“视频探望”,老人“近在眼前”;若遇紧急状况,老人随时随地可一键呼救……

  这是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山东潍坊“户户养老”项目现场看到的情景。这个入围国家发改委“基于北斗的民生关爱重大应用示范”的项目,正试图建设一个智慧养老生态圈。项目负责人李立波告诉记者,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个项目20名左右的客服人员,可望涵盖全市165万左右的老年人,“相当于1个人服务8万人”。

  高科技+人性化,伴你颐养天年

  在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当前,尝试用科技手段撑起养老生活,李立波不是唯一的践行者。

  在国内,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正迎合着老年人在文化娱乐、养生健身等方面的需求,并将家庭、社区、医院以及其他养老资源有效对接,改变着传统的养老模式。

  古灵精怪的“阿铁”,一边播放着传统民歌和现代舞曲,一边跟着节奏跳起舞来,引得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们笑声阵阵。

  自从两年前,“阿铁”和其他9位机器人兄弟入驻该中心以来,他们凭着智能看护、亲情互动、远程医疗等多种“绝活”赢得了老人们的欢心,在他们看来,“阿铁”们更像是能歌善舞的陪伴者,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老龄化时代里,“老有所依”的话题依旧沉重。一方面,年轻人肩负职场压力,无暇其他;另一方面,“空穴老人”现象日趋严重,谁来化解养老焦虑?在雄心勃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我国提出要打造一个年销售收入达300亿元的服务机器人产业,“阿铁”便是该计划的代表作之一。

  在北京房山阎村镇老年人服务中心,智能体测仪是老人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的“玩意儿”,他们往上一站,握住手柄,就可以看到血压、血糖等体征指标,这些指标还可被传至网络信息平台和亲属客户端,供医护人员和家人参考。

  在天津,具有远程操控功能的智能电动康复护理床的应用,不仅帮高龄、长期卧床人员告别了自主翻身、起坐的烦恼,还帮他们解决了排泄、冲洗等难题。

  养老究竟是应当“颐养天年”还是“余渡残年”?科技养老,让我们有了完美答案。正如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所言,要利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养老方式,推动智慧健康养老。

  “关键因素在于科技创新,技术红利可以改造现有养老模式。”对科技养老有深入研究的北京科技咨询协作服务中心主任李雨楠认为,“政府和企业要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实际上,除了已经落地的科技养老装备,更多新技术正在巨大的市场面前擦掌摩拳,跃跃欲试。

  政策红利+万亿市场,引巨头纷纷抢滩

  将复杂功能“傻瓜化”,只需按下“想家宝”远程陪护机器人上的按键,视频通话就变得像看电视一样简单;一键实现的,还有“面对面”智慧养老平台,老人可以和养老机构、医生、服务人员等实现多向视频交流。

  在国内遍地开花的老龄产博会中,上述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无疑,市场刚需加上政策红利,引燃了企业热情,引爆了科技养老市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去年2月,《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将智慧养老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一个超过万亿的市场空间被释放出来。

  由此,被视为慢热型投资的养老产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科技巨头抢滩入局。

  阿里巴巴在北京布置好了“智联网养老样板间”,它以智能音箱“天猫精灵”作中控枢纽,辅以高清无线摄像头、各种传感器、智能开关、LED智能灯等,老人只需要一句话,智能家居控制、语音购物、手机充值、叫外卖、音频音乐播放等片刻搞定。

  今年1月份,法国KRG智慧养老公司的SeniorAdom系统落户中国。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不同于传统监护设备,SeniorAdom系统不需要使用者佩戴手环和摄像头,只需将系统连接到房间内的传感器,经由内部核心算法,使用者便可获24小时保护。”

  “目前中国养老格局是‘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深圳兆方投资掌握着多个科技养老项目,在其总裁张弦看来,借助大数据手段,为居家老人建立智慧化的O2O养老平台很有必要:当老人有需求时可随时下单,O2O平台将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数据,通过系统分类、匹配用户需求,及时派出服务人员,为老人上门提供包括家政、理疗、心理等相关服务。

  概念多于现实,智慧养老还有长路要走

  虽然政策从“大水漫灌”过渡到了精准推进,但智慧养老仍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其中涉及的标准、技术、模式等诸多问题仍需时间去攻克。

  “缺乏顶层设计,且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严重束缚了养老企业的技术合作和市场拓展。”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朱勇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企业投入了近千万元对某医院使用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可由于标准不对接,该系统无法在不同项目间有效应用。

  此外,数据汇聚集中还有待加强。有业内专家指出,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平台业务内容丰富,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往往面临数据导入平台不畅的问题,且不同部门导入的数据存在量大、异构、冗余、相斥等问题。

  作为山东唯一承建“智慧养老”国家级示范项目的企业,蓝创科技董事长李立波的“户户养老”项目虽然理论上有实现“1个人服务8万人”的可能,但如何从理论变成现实,通过互联网去建设一个智慧养老的生态圈,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智慧养老产业还处在一个市场开拓阶段,大多数项目还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智慧养老‘概念多于现实’。”长期研究老年病的赵丽宏大夫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在需求对接之外,“养老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要靠市场收入,如何进行资本运作、资源分配等,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商业模式,以真正启动这个市场。”而这也是化解养老焦虑,让科技承担起养老生活的关键。

标签:颐养天年;养老;高科技;老人;智慧;养老产业;政策红利;科技;智能;视频 责任编辑:吴盈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