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大概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世界级科学家了。据报载,3月14日霍金去世消息传出当天,中国网民点击浏览霍金逝世消息至少5亿次。
朋友圈里更不用说,从消息传来几分钟后开始,先是一波个人的震惊和“小蜡烛”点起来,然后是手快的新媒体发布去世消息的集纳和生平,再往后就是其他新媒体又一波另辟蹊径的悼念,将霍金的方方面面都挖掘到了……昨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充斥着哀伤和科学的味道?似乎所有的朋友都成了这位物理学家的追随者。
霍金在中国能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是有原因的。他生前曾三次访华,坐缆车登上过长城,还在人民大会堂讲述《宇宙的起源》,甚至与流量明星王俊凯在网上交流过,他所著的《时间简史》中文版要比这本书其他语言版本都畅销。一个物理学家在中国拥有这么多关注者,这对科学的传播无疑是一件幸事,毕竟高冷的科学和普通人的对接点往往很难寻找。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波对霍金的热切悼念,也许仅仅停留在朋友圈里,就像每一个曾经传遍朋友圈的“爆款”一样,过几天就被忘个一干二净。
这种短命的热切与背后催生它的力量不无关系。
就个人而言,但凡什么名人去世,在朋友圈里“点蜡烛”已是许多人下意识的举动,是朋友圈社交最基本的“修养”。毕竟对一个知名人物的去世表示哀伤,有很大几率获得朋友的关注和评论,也可以彰显自己的视野宽广,见闻广博。但也仅止于此,大多数人对这样的逝者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也不准备去做更多的了解。因为霍金的那些理论细细研究起来没有那么通俗易懂,再说明天还有明天要发朋友圈的东西。
而那些自媒体从业者对霍金或深情,或有趣,或鞭辟入里,或语重心长的悼念,则往往是出于对热点的追逐。科学和科学家到底不是娱乐新闻和娱乐明星,信手拈来就能长篇大论,在自媒体从业者中真正了解霍金的人并不多,说不出什么干货来,于是朋友圈里不少悼念文章就开始变味成鸡汤励志帖。那些模棱两可的鸡汤段子说出来倒是不容易出错,可是除了蹭上了霍金去世的热点外,对霍金和他的理论的传播并无实质意义,又怎么能说是真正的悼念呢?
如果一个科学家的去世真能让他毕生所从事的研究为大众所熟知,大概也是对科学家最大的安慰了。对霍金最好的纪念可以是去看他的《时间简史》,去了解他那些惊世骇俗的理论,没准会为你打开一个与“星辰大海”对话的契机,而不仅仅是点击转发,点击表情符号。
可惜的是,当我们习惯性地陷入一种社交狂欢时,什么题材都被拿来作为社交素材,就会对真正的哀伤和离别变得麻木,忘却了纪念的本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