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大爱传承,光明一生——许昌女孩郭新新角膜援助仪式”在河南大学眼科中心普瑞眼科医院举行。
郭新新是许昌襄城县的一个农家女孩,从她出生以来视力就很差,她的妈妈和她一样病况,因此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乡村。河南大学眼科中心普瑞眼科医院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她们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派出光明直通车将小新新和妈妈接到了医院进行检查。
经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角膜组副组长、河南省角膜病学组组长孙秉基教授确诊,郭新新和她妈妈患的都是极为罕见的先天性角膜营养不良症,这种病在国际上也就报道过十几例,国内尚未有公开报道的病例。该病发病年龄小,而且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退,直到失明,最好的治疗办法是角膜移植。“新新的病情比较特殊,才四岁视力就很差,而且已经出现眼球震颤,这意味着如果不及时移植角膜,可能很快就会失明。”孙秉基教授介绍。
可是,孩子只有四岁,年龄等各方面移植条件都合适的角膜哪里来?这是个难题。普瑞集团红十字会医用组织库普瑞眼库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合肥市一位因病去世男孩捐赠的角膜。
6月27日晚上,普瑞眼库主任屈志国赶到合肥。6月28日上午十点多,角膜就送到了郭新新父母的面前,一家人喜极而泣。简短的捐赠仪式过后,孙秉基教授下午就为郭新新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下午四点多钟消息传来,手术成功,等待郭新新的将是一片光明。
据了解,在我国,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60%以上的角膜盲患者都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我国愿意在去世后捐出角膜的人很少。角膜供体的匮乏,直接影响到角膜移植手术量。据统计,目前我国等待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有400多万,而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完成的全部角膜移植手术仅有4000例左右,目前国内的眼角膜库基本上都处于“零库存”状态。角膜片只有10平方毫米大小,0.5毫米厚,角膜取出后,对遗容没有任何影响。专家呼吁百姓摒弃错误观念,让更多身处黑暗的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