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永不褪色的精神礼赞——献给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
新华社记者
我们追问历史:
是谁点燃革命的星火,高擎信仰的旗帜,感召民族的奋起?
我们探问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该怎样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浩然天地间,习近平总书记的号令震撼时空:
“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风雨兼程,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开辟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柱中流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时代英雄,依然在中华大地书写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在人民心中铸就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为什么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令人仰望、催人奋进?因为坚如磐石的信仰,点燃了他们的精神,如熊熊烈火生生不息
“塌方在什么位置?有没有人受伤?有没有车受阻?”手机那边的应答还没结束,屋里的人已经跨出办公室。
这是雪后的西藏隆子县玉麦乡(2017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 摄
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党支部书记达娃一米七八,大步流星。如果不注意他肿胀的关节,谁也瞧不出他长年在玉麦患上了严重的风湿。
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曲折陡峭的土路向下,标注边境线的玉麦就在山谷中间。这里一年200多天笼罩在雨雪之中。路,就是9户31名藏族村民和300多头牦牛的生命线。
从7年前到任的第一天开始,达娃的人生就和玉麦的路绑在一起。大雪封山,县里派人把达娃送到日拉雪山山顶,他就徒步向山下的玉麦乡行进。
“雪足有四五十厘米深,稍有不慎就再也出不去。”30岁的达娃心里沉甸甸的,他对自己重重地说,“一定要修一条水泥路。”
一年又一年,玉麦的路越修越长,边境小康示范乡建设如火如荼。达娃常对乡亲们说,以前你们只在新闻里听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这条“路”也通到咱家门口了!
极端天气,玉麦的路断了又修,修了又断。达娃的家里放着对讲机和手电,有情况随时就出发。
“路在人就在,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的坐标。”达娃说:“过去是路在脚下,现在是路在心里。”
坚定不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双脚走出的信仰之路!
党的十九大代表、陕西黄陵县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柯小海(右)在索洛湾村乡村旅游项目工地给工人帮忙(2016年5月18日摄)。新华社发
18年前的陕西省黄陵县索洛湾村,出了一件稀罕事。有个名叫柯小海的村民带着在外创业攒下的积蓄,回乡入了党,又参选村党支部书记。
“我小日子滋润了,看着乡亲们还在受苦,心里难受。”当选后,柯小海直接把自己的企业捐给了村集体。
建大棚、养鱼塘,发动村民入股,建设索洛湾古镇、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0万元,村民人均年分红1.7万元,人均收入比十年前翻了10倍。
“共产党不就是为人民服务?!”柯小海憨厚一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每天都是笑着睡着的。”
始终有人不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为着主义,抛家舍业、慷慨捐躯?
“因为信仰和信仰铸就的精神。信仰,是你相信你从来没有看见过的,而信仰的回报是看见你所相信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匡胜说,我们的前辈没有看见过共产主义,但他们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今天不断崛起的中国,就是这个信仰的回报。
2018年5月3日,92岁的郑德荣走了。这一日,距离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只有两天。
郑德荣原本是要带着论文赴京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然而,肆虐的癌细胞带来的剧痛,只能靠强效麻醉贴缓解片刻。
病床上,他坚持让学生把自己反复修改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念给他听。然后,拔掉氧气管,艰难地迸出几个字:“要分段……”
“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在旧中国成长起来的郑德荣,从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认定了这个真理。
为了研究并写作《毛泽东思想概论》,他抄写的研究资料不计其数。面对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诉求,他年近九旬还扎进图书馆,反复考证研究。
5月1日,就在郑德荣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弥留之际,他对前来看望的学生艰难地动了动嘴唇,说出生命中最后一句话:“不忘初心”。
至死不渝,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的信仰,用信仰传承的精神!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仰,他们可以在血雨腥风中点燃革命的火种,在敌人的绞刑架前笑对死亡。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他们可以前赴后继、舍己为公,在祖国的广袤大地,播撒信仰的力量。
在江西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田西村小组,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邢镭(右)和村民刘小林在交流紫稻生长状况(2013年8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周科 摄
2012年11月,26岁的邢镭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期间趁着休会和在京工作的女友登记结婚。
“咱俩什么都没有,婚纱照没有,结婚合影没有,连结婚戒指也没有。”女友说着说着,突然掏出一对十几块钱的卡通戒指,默默套在彼此的手指上。
“嫁给一个村官,你的生活注定很平淡,但也肯定不平凡,因为我们是带着理想去做事情。”邢镭对妻子说。
2017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乡成功脱贫摘帽。年轻的乡党委书记邢镭带领乡亲们,在这块中国革命圣地打赢了一场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
他说:“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比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的幸福,更值得。”
这些共产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却有行胜于言的大追求;没有坐享其成的功劳心,却把为国为民的使命扛在肩。
有人难免疑惑:时代变迁,那精神的火炬能否恒久照耀前行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给出了答案。
“当代新愚公”李保国,每年在山里“务农”超过200天,把农业富民的论文写在大地上;
廖俊波(左一)向前来考察的企业代表介绍福建省南平市武夷新区发展规划(2017年2月15日摄)。新华社发
“樵夫”廖俊波一生为民披荆斩棘,用48年人生写就当代“焦裕禄精神”;
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惜时不惜命,用生命最后的7年带领团队创造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复旦大学植物学家钟扬16年如一日地跋涉在青藏高原,换来4000万颗种子的国家宝藏……
大海的辽阔,是因为每一涓滴的汇聚;高山的巍峨,是因为每一块坚石的挺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用信仰举起精神的火炬,用实干在人民心中树起永恒的丰碑。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总有这样一群人,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因为改革创新的精神,融入他们的血液,如滚滚海潮澎湃向前
中国西南,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汹涌奔流的雅砻江在这里遭遇海拔4193米的锦屏山,肖梦蛟参与的暗物质研究实验就隐藏在江与山相拥的臂弯深处。
锦屏山隧道中部距离山顶2400多米的地方,厚厚的岩层为科学家提供了国际上宇宙射线通量最小的地下实验环境。几年前,肖梦蛟成为“Panda X”项目一期现场负责人,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完成相关设备的组装、调试。
初建阶段,肖梦蛟每天与工程人员同进同出,由于隧道里没有厕所,大家都尽可能少吃少喝。
这是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锦屏山隧道。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便在这隧道中部,上方是巍巍锦屏山(2014年1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狭窄的实验室没有降温措施,无数台设备连续散热,好似巨大的蒸笼。团队成员穿着的洁净服密不透气,记不清有多少次热到虚脱。
仪器试运行需要24小时监测。一旦报告异常,还要连夜检查测试。整整一年,除了两次出差开会,肖梦蛟340多天没有远离隧道空间,成了不折不扣的“山底洞人”。
与世隔绝,一切从零开始。每天都会遇到不重样的困难,睡眠时间常常不足5小时。
一年间,这个身高超过一米七的小伙子瘦得只剩90斤。原本是马拉松半专业选手的他患上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问他:以身体为代价,值得吗?
“虽然有点儿后怕,但从暗物质研究的角度讲,我也算是少数几个持有‘原始股’的中国人啊!”这个有着8年党龄的青年毫不掩饰心中的骄傲。
从籍籍无名到世界一流,“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已成为该领域世界公认三大领先实验团队之一。有外国媒体称,中国科学家成为了“最有可能发现暗物质”的一份子。
现在,肖梦蛟正赴国际顶尖的实验室继续深造。夜深人静,他还会想起那段“山底洞人”的生活,想起在那里种下的“让中国在科技强国的赛道上再进一步”的梦想。
时空穿梭,从在漫漫长夜中寻到马克思主义的火种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目光,总是望向未来,他们的体内,永远涌动着变革创新的因子。
1987年底,周海江出名了!这个深圳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毅然辞去河海大学的教职,回到由他父亲主管的前途未卜的太湖第四针织内衣厂。
有人风言风语:子承父业,不就是走走过场?
周海江一笑置之:“谁也没有‘保险箱’,能力才是最好的‘饭碗’。”
从基层岗位干起,周海江掀起车间管理风暴;率先在电视台打广告,推出红豆品牌;力排众议实行股份制,率先突破民营企业产权不明晰的发展瓶颈。
而今,身为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周海江,正致力于把在柬埔寨建设的西港特区建成“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工程、共赢工程、连心工程。
生逢其时,勇做时代弄潮儿。
掀起历史巨澜的改革开放,正是有了无数时代先锋的敢闯敢试,才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年过七旬的邵煜栋,是号称上海浦东“八百壮士”的其中一位。
今天,漫步在霓虹璀璨的黄浦江畔,仰望直入云霄的金茂大厦,这位老人仍会如数家珍,讲述浦东创造的中国“第一”。
无论是浦东城区规划的国际招标,还是设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这些今天惯见的寻常,都见证着当年“不破不立”的勇气。
“在这样一个世纪伟业面前,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这辈子能参与其中是人生大幸。”邵煜栋说。
如果没有他们敢为人先的胆识,上海怎会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摩登气韵?
如果没有他们“杀出一条血路”的决绝,中国就不会有命运转折的惊世崛起!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科研部主任刘靖北说,在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革命精神不断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与人民的价值追求同频共振。
“旧观念是只拦路虎……”一走进全国乡村建设观摩地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就能碰到卸任的老书记姜银祥,乐呵呵地守在村口,专门负责接待讲解。
上世纪70年代,退伍的姜银祥回到村里时,很多人家还穷得娶不起媳妇。那时,家家大建露天猪圈,村民上山乱砍乱伐。一到雨季,河水和着粪水四处流淌,臭气熏天的垃圾来回漂移。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把这里作为联系点,多次前来指导工作。姜银祥和党员干部下了决心:整治环境,建沼气池。
把村民们召集起来,一镐头下去,姜银祥砸掉了自家的露天猪圈。
这是要动真格的!村干部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作,最终拆掉全村154个露天猪圈、露天厕所、露天牛棚。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03年拍摄的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8月9日航拍的下姜村(新华社记者张铖摄)。新华社发
到2007年底,下姜村焕然一新。姜银祥的继任者杨红马又提出发展乡村旅游。
乡亲们心里打鼓:绿水青山真就能变金山银山?
杨红马和家人合计了大半宿,掏出积蓄,带头示范。
景区管理公司成立了,新上任的村支书姜浩强又有新点子:搞精品民宿,发展红色培训产业,让下姜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下姜村又变样了。从住宿吃饭到户外拓展,村口的标识牌换了又换,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人问:当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大大小小的乡村,能否复制小岗村的成功?
姜银祥、杨红马、姜浩强……这些再平凡不过的基层党员,正在用他们改革创新的行动,做出最好的注解。
为什么我们的时代,总有这样一群人,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因为伟大的事业,激扬他们的斗志,如苍茫大地坚韧无比
16年前,李云生放弃自办的省内第一家驾校,揣着四五十万元积蓄回乡种树。
李云生所在的山西右玉县距离毛乌素沙漠不足一百公里,漫天黄沙填满了几代人的记忆,也左右着马头山村的命运。
有人不信命。党员干部带头上了山,发动大家植树造林。他们就像耐旱抗寒的小白杨,“风里来、沙里去”。
可是,年复一年,家门口的马头山依旧满目枯黄。全村人都搬下山去,只有李云生留下来,承包山头,植树造林。
树苗的成活率只有三到五成,“种树比养娃还难”。李云生一家不仅赔光了家产,还四处举债。
“会好的,生态环境好了,啥都好了。”面对家人的责难,他依然痴心不改。
十年,一个人,一座山,好几百万株树种活了!
是搬离一座荒山,还是种下一片青山?是向贫瘠的土地低头,还是向贫困的堡垒宣战?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时代,在三大攻坚战的主战场,还有很多像李云生这样的共产党员,以生命去攻克艰难堡垒,用热血去浇筑伟大事业。
大凉山,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这里的美姑县九口乡四峨吉村,海拔3100米。
2015年,25岁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审计局干部蒋富安,受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新婚第4天,他就返回四峨吉村。
3米宽的山路四五公里长,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蒋富安每天晨起上山、摸黑下山。
一年不到,蒋富安走烂了三双鞋,村里实现了移民搬迁、一村一幼、通水通电。然而他却因过度劳累猝然离世,年仅26岁。
送别时,乡亲们悲痛地喊着他的名字:“你不是说好今后有了娃娃,也要送到村里幼儿园读书吗?你怎么连个娃都没留下就走了?”
2013至2016年间,120多名共产党员以身殉职在反贫困斗争的特殊战场。
生命虽然消逝,后人会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贫困终会远去,大地将铭记他们伟大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胸怀伟大理想的革命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曲青山说,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途上,还有很多必须跨过的“娄山关”“腊子口”,缺失了革命精神,我们党就担负不起这个使命,无法完成既定的历史任务。
失败了,再来!这种材料不行,再试另一种!
为了研究海洋科考使用的物探绳缆,青岛海丽雅集团制绳技师徐连龙曾把自己关进40多摄氏度高温、80分贝噪音的实验室,整整3个月!
200个厂家、40余种原材料,吃就将就几口,睡就支个行军床……中国绳缆终于告别了长期依赖进口的时代!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入水中,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2017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蛟龙号’一次次成功下潜,我真的很自豪,虽然很少人知道,那根起到关键作用的绳缆是我们做的。”徐连龙说。
这就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共产党人!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他们都义无反顾、百折不挠。
竞聘上岗,机构精简,一年多前,包钢上百名机关干部一夜失去“身份”……
此时,摆在这个老牌国企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市场“严冬”。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要求,是守着产能过剩的老路,捱一天算一天?还是拓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置之死地而后生?
辗转无眠几个通宵后,董事长魏栓师对同事们说:“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要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我们依然要勇于革命,革自己的命。”
2016年8月,服役56年的功勋2号高炉拆除,不少面临转岗的老职工都跑来拍照留念。魏栓师也来了,他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坚韧不拔、超越自我,是我们包钢人60年来骨子里从未消失的精神,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逆境突围,浴火重生。短短两年间,包钢一举扭亏,并大力实施以稀土为重心的战略转型,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稀土企业,逐步实现钢铁与稀土双翼齐飞。
没有极限挑战,哪有一举登顶?没有九死一生,怎能看到无限风光?
再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岁月,魏栓师笑了,笑得爽朗、无畏、无憾。
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总有这样一群人,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因为心底无私天地宽,千千万万个平凡普通的共产党人挺起坚实脊梁,如绵延群山巍峨耸立
浙江嘉善,富庶水乡,是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天然的优势、政策的支持,曾让这里的人们安于现状。
然而,城市建设老旧、环境问题突出、经济结构老化……这些隐藏的问题与危机却步步逼近、日益凸显。
“100天以后,还大家一个清新整洁的嘉善。”2016年春,女县委书记许晴向省委立下军令状。
在全县党员干部动员大会上,这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女干部,铿锵有力地擂响战鼓:“我是班长,也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完不成任务,甘愿摘掉乌纱帽!”
企业征迁、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100个日日夜夜,嘉善县各个乡镇纷纷挂起了一张张作战图、时间表。
球鞋、草帽、T恤、休闲裤……经常搞突击检查的许晴混在人群中。她一张嘴就点到要害,弄得下面的干部不敢有半点懈怠。
这是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的新泾港河道(4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有一次,干窑镇修关帝庙桥,许晴又一次“无约而至”。忙活大半天,才有人发现她正站在几个大型水泥罐中间,向工人们了解着情况。镇干部想留她吃顿盒饭,她却挥挥手,匆忙赶去下一个工地了。
如今的嘉善,旧貌换新颜,老百姓竖起大拇指。
一场实打实的自我革命,锻造一支响当当的铁军。
一群敢担当的共产党人,无愧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当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苦难的历史渐行渐远,中国共产党人仍在思考——
在迎来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有怎样的担当?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的今天,时代的答卷人应有怎样的作为?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优秀的看家法宝、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不断发展壮大走向胜利的政治优势!”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邱小云说,“在迎接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忘记了使命,缺少了担当,是不行的!”
翻看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办主任王书广的2017年履职报告,一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拆违2000多处近10万平方米,封堵开墙打洞680多处,治理店外占道经营200多处,三项全区第一。
在这位有着30年党龄的退伍军人看来,治理超大城市中心区域的脏乱差,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巡街串巷,夜以继日,把一个有断头路、臭水沟的老旧小区变成今天的城中花园,王书广和同事们整整用了5年。
问他:搞拆迁得罪人,遭人打击报复,怎么办?
“怕什么?!”老王眼一瞪,“没有好的环境好的章法,这个国家和这个城市不会有什么进步!”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他们把国家的大事、百姓的小事扛在肩上,却把个人的安危与得失看得很轻。
“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来其他护士更不敢来。”2005年,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首个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带头走进这个特殊科室。
一名晚期患者皮肤溃烂、恶臭连连,有护士忍不住,捂着嘴往外跑。杜丽群却含着微笑,为患者清创消毒、擦洗腐肉,一干就是两个小时。
13年过去,她用“妙手”护理过上万名艾滋病人,用“心的阳光”阻挡了社会不和谐的阴霾。
那些坚毅咬紧的牙关,那些义无反顾的眼神,那些负重前行的背影……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有为的精神底色,映照在党旗上,印刻在民心中。
向西,向西,再向西!
18年前,从河北保定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行程1200多公里,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桂芝坐了56个小时的火车和整整一天的汽车。
一望无尽的荒漠、晒到干裂的盐碱滩、全然陌生的语言……始料未及的支教生活,把梦想击得粉碎。
擦干红肿的双眼,为了渴盼知识的孩子们,李桂芝留了下来。
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李桂芝仿佛沙漠红柳,把自己的根扎在了新疆。她不仅荣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还屡获“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担当。”李桂芝早已把青春的誓言化作一生的承诺。
还有多少无言的忠诚、无声的赞歌?
在海拔最高的国门哨卡,在大漠深处的巡道站台,在悬崖峭壁的马班邮路,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默默无闻地尽责、奉献,构筑起一组组伟岸雕塑,伫立在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壮阔历程中,始终顶天立地、砥柱中流?因为他们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辉耀苍穹
日出东方,当第一缕晨曦播洒在伶仃洋上,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宛如一道跨海长虹,跃出海面、雄伟壮观。
这项“超级工程”的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和“大桥”打了一辈子交道,港珠澳大桥无疑是他40年职业生涯中“最难的挑战”。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深埋沉管隧道,由33节180米长的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重达8万吨,在海底深处对接,误差只能是几厘米,相当于将一艘艘航空母舰连接起来。
这是外国对华封锁的技术。到国外考察沉管设备时,外方只允许他们在几百米外“匆匆看一眼”;洽谈安装合作时,外方竟开出1亿多欧元的高价,且仅仅提供咨询。
面对中国的施工方案,一家外国公司的高管耸了耸肩,不屑地说:“看来,我只能给你们唱祈祷歌了。”
从0到1,是千百次的论证和试验。林鸣和同事们不退缩、不放弃:“核心技术买不回也求不来,我们中国人必须靠自己!”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在办公室工作(2015年9月30日摄)。新华社发
2013年5月2日,第一节沉管下海了!
第一次对接,未达到精度要求。
第二次对接,仍未达到精度要求。
70个小时过去了,施工人员的生理、心理接近极限,大家的意见出现尖锐分歧。
“不能绕过去,必须闯过去!”林鸣和同事们反复论证,决定最后一搏。
2013年5月6日上午10时,不眠不休96个小时后,世界最大的沉管圆满完成了与西人工岛的“海底初吻”。
那一刻,大家紧紧拥抱,泪水和着汗水,在阳光下肆意流淌。
几年来,他们没有叫过苦、喊过累,更没有泄过气,认过输。有人几年不回家,孩子不肯叫爸爸;有人晒脱了形,爹妈都认不出……
“如果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去实现一个梦想,我们的祖国将变得无比强大!”正在筹备港珠澳大桥通车的林鸣笑了。
这幸福而骄傲的笑容,标记着不懈的奋斗、时代的荣光。
几千公里外的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留在照片上的笑容常常鼓舞着修井107队的年轻队员。这个“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人,是他们的偶像。
2010年12月的一个夜晚,一口油井发生漏气事故,井口直接喷射30米火焰,一旦波及附近油罐,后果不堪设想。
肆虐的火舌张开血盆大口,队员们义无反顾,直冲向前。
40个小时之后,阀门关上。
“107,好样的!”此时,结冰的油污几乎封冻了队员们的嘴唇。
伟大的事业纵然有千难万险,也阻挡不了奋斗者豪迈的脚步。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正是无数这样的英雄,用他们的奋斗,托起祖国的腾飞。
乘坐新能源通勤车,穿过一片片麦田,就是雄安新区的市民服务中心。这座现代化的银灰色建筑群,拔地而起,格外醒目。
为了中心的建设,“80后”小伙儿黄斌不知在简易棚屋中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渐渐,黄斌发现自己和女儿的关系“不好了”。每次视频通话,没聊几句孩子就哭了……
中心落成那一天,他把妻子女儿从天津请来参观。看见做讲解员的爸爸,女儿又哭着扑进他的怀里。
望着窗外的麦浪滚滚,黄斌和同来的第一批建设者常常相互调侃:“兄弟,你还能在这儿挺几年?”
不约而同,他们都续签了合同,做好了为新区奋斗下一个五年的准备。
“建设雄安是千年大计。”黄斌说,“真正能存续千年的,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精神,而我们每个人,不过是这新区建设道路上的一粒砂,虽然渺小,却很骄傲。”
近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83年前,身陷囹圄的方志敏在受难前,曾用炽热的情感写下:“如果我还能存活,我生命的每一天是为了可爱的中国;如果我即将离去,我流血的地方会开出圣洁的花朵。”
党的十九大后,嘉兴南湖边的红船日均接受一万人次的瞻仰——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言,也有年逾九旬的老干部,把瞻仰红船当作“最后一个心愿”……
寻梦追梦,沧海桑田。当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呼唤革命精神。
闯关夺隘,山水迢迢。当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不懈奋斗。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赶考路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风华正茂、豪情满怀。(记者:吴晶、姜潇、荣启涵、王卓伦、张晓松、谢良、周文林、陈炜伟、朱基钗)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