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共奏绿色发展交响曲
连日来主题采访活动引起热烈反响
2018年07月29日 07:57:47 来源:新华社 记者 陈玉明 吉哲鹏 李平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陈玉明 吉哲鹏 李平)连日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马不停蹄,边走边采,倾听干部群众的心声,感受大江沿岸的变化。

  这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是新闻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闻舆论工作服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次实际行动。

  活动启动以来,中央和相关省区市媒体全面发力,推出了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相关报道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他们表示,保护长江母亲河是每个人的责任,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将绿色发展进行到底。

  连日来,各媒体聚焦长江,比创意、比深度;无论是传统报道还是新媒体报道,都做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微信、微博、客户端、抖音、脸谱、推特等移动和社交平台全覆盖,无人机拍摄、新媒体直播等新型报道手段大放异彩。

  人民日报每天刊发相关消息、通讯,并发表“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系列评论,从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进行多角度、立体化观察与思考。

  新华社开设“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栏目,全媒体、多维度描绘长江新气象、讲述长江新故事、探寻长江新变化。新华网制作了“飞阅长江”系列专题片,新华社客户端推出多场“现场新闻”直播。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推出报道,挖掘深度,动静结合,全景展现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发展实践经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以记者《长江日记》的形式反映长江经济带的新变化,向听众展示新时代的长江之声。

  光明日报每天推出一篇行进报道,并在抖音发起“讲述你的长江故事”话题挑战,发布一些视觉效果好、有趣的内容。经济日报不仅在要闻版面展示记者行进式报道成果,还以全彩整版推出云南、贵州两省专刊。

  其他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也推出了一大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报道,既有新鲜的见闻,又有独到的思考,可读性强。一系列文章,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特色鲜明,深受读者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自7月20日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以来,截至7月25日,中央媒体发稿数量达1248篇(条),在网络新媒体上总阅读量达1.46亿次。

  百闻不如一见。走过那些山山水水,采访团的记者们对当地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有了切身感受。

  这些地方的沧桑巨变,让新华网记者曹滢很感慨:“10多年前,我曾在滇、黔、川做过生态状况调研采访。那时长江上游刚刚禁伐,大片山头还是光秃秃的,干部群众普遍对不砍树了生计怎么办忧心忡忡。这一次重走长江上游,我发现荒山没了,植被茂密了,老百姓谋生计的途径多了。”

  此次参加主题采访活动的,还有几位外籍记者。

  中央国际广播电台越南籍记者阮诚忠说:“这次采访活动,让我更加清晰而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我亲眼看到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有些以前被污染的地区也有所改善,这些都说明中国环保工作是有成效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母亲河。各地干部群众对此深有感触。

  在滇池边的海埂公园,马拉松爱好者饶利群对记者说,几年前在这里跑步,还有不太好闻的水葫芦气味。政府开始治理滇池后,每一次来海埂训练都能发现可喜的变化。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就在江边,镇长曾祥立对这条江感情深厚。“今年初,我们镇一个日处理能力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了,可避免雨污混流。”曾祥立说,“我们一直在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也是想把长江水保护好,不让下游骂我们。”

  绿色发展,才能走得长远。浙江日昌升集团总裁唐军说:“公司起步于富春江畔,很多员工都是当地人,我们不希望看到家乡的山水被工业破坏。所以,日昌升一直把生态环保作为底线。”

  成绩的背后,问题也不容忽视。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转型,依然面临产业结构重型化、产业布局不合理、治污投资力度弱等问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统筹规划、联动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在打造一条“生态走廊”的同时,建设一条“经济走廊”。

标签:长江经济带;采访团;干部;群众;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金林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