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几又”北京中关村今日阅读环球店内景。资料图片
【2018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报道】
“自从互联网入局书业后,这个行业就再也没平静过。处于作者与读者中间环节的出版商、批发商和实体书店,应该始终清醒意识到,自己有被整合和取代的危机。”在8月16日举行的2018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上,上海三联书店副总经理陈逸凌的一席话,直击当下书业痛点,获得在座众多实体书店同行的广泛认同。
实体书店回暖?或是政策与资本使然
总占地1600多平方米,四栋保存完好的徽派“明代高房”,外设“松石境”与“水云乡”两个景观庭院,内设阅读、展览、讲座、品茗等多个空间——2018年6月28日试运营的上海松江朵云书院,因满足公众对古代书院的想象,获得上海市民的高度关注。而朵云书院,仅是上海2018年20多家新开业实体书店中的一家。
在北京,24小时不打烊的三联韬奋书店进驻三里屯。在四川,当地将实体书店纳入公益性文化设施加以建设。在深圳,市区财政均加大投入,街道艺术吧不断涌现。当下,实体书店回暖似乎成为一股潮流。
仔细分析这股潮流,不难发现背后有公共文化政策的助推。2016年6月,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颁布。在政策引导下各大城市书店数量显著增长,会上,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谈道。
刘晓凯分析,潮流背后还有商业资本的身影——据央视财经频道调查,各地购物中心给予书店的租金价格普遍为商业业态的50%,有的甚至为10%到20%,在新零售业态全面占据传统商业领域的形势下,书店和购物中心,其实都面临着新科技、新功能、新业态的巨大挑战,购物中心的商业、金融资本让利于实体书店,是看好实体书店的引流效应,目的是共同抗击新零售业态带来的冲击。
上海三联书店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宁波、余姚等地新开书店的经历,或可证实这一轮实体书店回暖是政府推动加商业资本让利的结果。“我们不少店获得了政府扶持基金,商业地产给的资源也是诱人的。资本在这个过程中的力量若隐若现,因此业内人士常常以资本的思维来谈论书店的流量和估值。”陈逸凌说。
当前图书发行行业态势究竟如何?刚刚完成的全国发行单位年度核验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出版物销售总额达到3704亿元,同比增长5.9%;出版零售额达到1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两个数据均实现量的增长,发行网点数量突破22.5万个,实体书店约有16万个。
而会上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晞亮给出的数据则显示,增量几乎全部来自互联网。2012年至2017年6年间,中国图书零售渠道中,网店销售额不断上升,实体书店销售额几乎是零增长。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体书店发展仍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如宏观层面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总体质效不高、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等。如果实体书店不能够带来预想的引流效果,或是流量红利趋于减弱,资本的帮助可能要减退。”刘晓凯提醒书业人士注意,这一轮书店开张的“大潮”退去,能够真正留下些什么。
书店之美,在于拥有灵魂
“青玉案”“天净沙”“苍梧谣”,竹编、剪纸、茶艺,上海大隐书局武康路店用中国传统曲牌名为书店空间命名,用富有意涵的中国元素增加读者体验。此外各地如“言几又”等类似的书店,在空间美学的营造上也都达到相当水平。然而仅仅是“美”,并非书店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法门。
陈逸凌说,书店之美在于拥有灵魂,一家书店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国内每年图书新品有几十万种,读者不是没有选择而是不知所措,书店存在的价值就是帮助读者选到心仪的图书,但这恰恰是一般书店最难做到的。
“在互联网时代,做好空间美学是为了做好消费者体验,这是线下书店跟线上销售抗衡的关键。然而除了体验之外,书店的本质是帮助消费者寻找好书,以怎样的逻辑构建选品体系是书店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帮助几家书店选择选品时,我们建议,不必非得选择畅销品种,有些门类不畅销的品种也必须摆进去,这代表的是一家书店的调性。要通过选品把真正的消费者筛选出来,然后想办法将书店流量转化为实际的客单价和销售额。”蒋晞亮说。
北京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湛军对“光的空间”书店的参观感受,或许可以佐证选品的重要性,“他们的图书选品达到了很高的境界,3万种人文书籍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精品陈列馆,对读者有强大的吸引力。其次是他们的图书展示,相当一部分具有馆藏功能,到那里不仅能买到好的新书,更能发现很多高品位的馆藏图书。他们的图书经理介绍,他们的书籍不打折就可以卖出去”。
不引入互联网基因,可持续发展是幻想
“‘新零售’和‘可持续发展’,真是抓到了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行业的痛点。”李湛军感叹,“以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为例,近年来流量稳定在900万人次左右,没有明显下降,但买书的人明显减少。粗略估计,过去2/3的顾客来买书,现在2/3的顾客不买书。到书店看完书,比较一下价格直接上网买,实体书店日益沦为图书的价格体验店。”
所谓新零售,即线上电商向线下实体店布局。图书行业的新零售,如京东商城开发的线下实体书店,数量已达百个,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它们可以利用几十年来积累的大数据,对书店的经营方向、网点布局、产品选择、服务模式等进行精准决策,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跟互联网企业开设的实体书店相比,多数传统实体书店可利用的数据太少了。但大的图书经销商不同,它们具备几十年的经验和客户流量累积,如果有心挖掘用户数据,还可以追赶上来。”蒋晞亮说。
面对互联网和传统书业的激烈竞争,一些“老字号”已经开始谋变,不少实体书店强化危机感,网上书城、智慧书城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书店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聚合发展态势。
上海新华传媒一方面融合新业态,推进线下实体店空间改造,另一方面以新技术手段为实体书店赋能,开发电子会员服务系统、智能化支付系统,完善数据分析、移动支付等功能。北京新华发行集团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所有中小门店实现智能联动一体化,即便是实体店展销品种数量不多的小书店,通过智能化销售平台,也可以实现“小店下单,西单图书大厦配送”。此外,李湛军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做过一个测试,根据人们需求变化改进选品结构,利用云计算方式积极荐书,结果发现能提高15%到17%的销售率。
全面、持续、深入拥抱互联网时代,对书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重塑业态结构,是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其他的路可走,这一点书店掌门人不要抱有幻想,刘晓凯提醒。
从世界范围看,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正努力实现与网络书店业态互补。如美国巴洛书店,一方面推出网上书店,一方面研发自有阅读器,建设电子书销售渠道。英国众多独立书店开发了电子商务模式。2016年,韩国销售排名前6位的书店当中,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各占半壁江山。这对于现阶段谋新、谋变、谋生存的传统实体书店来说,应该是好消息。
- 数字化传播,让非遗更“潮”
- 30亿条用户数据成“摇钱树” 绍兴破获史上最大盗窃数据案
- 上海,让开放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现场评论·我在长江·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 习近平时间|亮明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