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 赵文君)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11月10日起,在全国对第一批上百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照后减证”。会议部署在全国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持续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兴洲表示,今年以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再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这一举措是对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具体事项的落实,真正降低微观主体获得经营资格的制度性成本,使之早日进入市场,充分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
任兴洲说,过去通过“一照多证”改革,微观主体在取得执照方面放的比较多,时间更短、门槛更低。但是,虽然解决了照的问题,还要办很多证,微观主体在获得经营资格之前,还有很多制度成本,改革没有彻底。
“证照分离”,就是进一步简化营业执照之后的行政审批。根据去年以来在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的试点经验,把办理营业执照之后存在的116项审批,分别采取了取消、企业承诺、备案等方式,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增加企业的预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拿到营业执照以后,很快进入经营状态,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时间。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计划,今年下半年将在全国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取消减少拿到营业执照之后的审批,让企业尽快进入经营状态。
会议决定,再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三分之一以上并简化审批,为市场主体减负。
“微观市场主体是经济最基本的细胞,微观主体活了,经济的活力就强。企业成本中,包含税收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实际上制度成本占的比例也不少。”任兴洲说,会议提出的举措,旨在强调减轻企业的制度成本,使改革真正落地,真正增强企业对于降低制度成本的政策获得感。
- 吉林:刀刃向内啃改革硬骨头 优化软环境永远在路上
- 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抗癌药获批上市,可治疗转移性肠癌
- 生态环境部:八成项目环评无需审批 将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 减流程提效率 科学管到位“服”(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