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45公里滨江线,是梦和故乡也是诗与远方
——上海市政府参事建言献策滨江规划建设
2018年09月21日 10:09:38 来源:文汇报 唐子来 傅克诚 汪孝安 赵丽宏

4.jpg

  ▲易北河爱乐音乐厅矗立于城市与港口之间,汉堡港口新城的文化艺术设施包括易北河音乐厅、汉堡设计中心、航海博物馆等。(资料图片)

滨江两岸贯通后的功能提升和区域联动

汪孝安

——市政府参事,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提要:

  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及其腹地的功能和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需注意结合各区段的历史文脉、区域风貌、功能定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和布局,形成各具特色、和而不同的两岸滨水空间。

  黄浦江两岸全面贯通后,两岸从工业、仓储、码头等生产性区域转变为以公共空间为主的市民江岸,并逐步成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水区。

  如何实现滨江两岸贯通后的功能提升和区域联动?结合目前两岸贯通公共空间建设的实际情况,有几点建议:

  针对滨江公共空间的特点,通过使用功能需求和设计方案为先导,反向调整和制定相应的绿地、广场、道路交通、公共服务配套和建筑扩容等建设规划指标。建议增加公共配套设施,丰富服务功能内容。从休息场所、卫生间、停车点等基本设施,到文化、商业、餐饮、体育、休闲等服务功能,均需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增加,结合各区段的历史文脉、区域风貌、功能定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和布局,形成各具特色、和而不同的两岸滨水空间。

5.jpg

▲华沙维斯瓦河景观步道,注重交通不同速度,以及公共服务设施。(资料图片)

  水陆联动实现两岸交通和文化旅游互通互动。水上交通和水上旅游也是世界级滨水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建议优化水上交通与旅游相结合的线路,形成较为完善的两岸联动的交通与旅游网络,并由此形成码头和纵深腹地历史风貌区的交通联动,形成水上观光和陆上文化旅游的鱼骨式或叶脉式构架。希望通过硬件和软件,共同提升浦江公共开放空间的品质和内涵,形成宜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特色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标签:上海;滨江规划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