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了!10月15日,长三角41市市长齐聚安徽芜湖,出席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
会上,有发言嘉宾将这次会议称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以来,齐装满员的第一次会议。
何谓齐装满员?因为这次会议上,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7个城市,正式被吸纳成为城市经济协调会新成员。至此,江苏13个地级市,浙江11个地级市,安徽16个地级市,加上“老大哥”上海市,长三角41市已然全部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新来的小伙伴都有哪些“绝活”?41座城市的“大家子”又该怎么商量着办事?
皖北有了长三角气质
此次新加入长三角“朋友圈”的小伙伴均来自安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安徽是“左右逢源”,长三角有你们,中部崛起有你们,长江经济带有你们,“一带一路”也有你们。这些年,安徽弯道超车式的发展确实可圈可点。
记者发现,新加入的7座城市中,宿州、淮北、蚌埠、亳州、阜阳5市均为皖北地区城市。
在不少人眼中,拥有广袤淮北平原的皖北地区似乎更接近于中原地区的气质,皖北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原官话区,皖南则多讲吴语或徽语。且早在2011年,宿州、淮北、蚌埠、亳州、阜阳5市全境便被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规划范围,那是皖北地区第一次进入国家发展战略。2017年,这5座城市再度被纳入中原城市群。
从中原城市群到长三角城市群,如何看待此番皖北城市集体“入长”?
“这些城市的加入是必然趋势。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明确的就是三省一市,空间范围是确定的,尤其是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宣告2016年仅包括长三角26座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已成为历史。”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告诉记者。
对于长三角而言,皖北有其特有的比较优势。安徽池州市市长雍成瀚告诉记者,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优势,皖北地区便拥有劳动力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
据了解,在长三角各大沿海城市“招工难”的当下,约占安徽全省一半人口的皖北地区正在推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长三角许多城市“头疼”的用地指标紧缺问题,也恰恰是皖北地区的优势。有专家建议,应把皖北地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支持皖北地区打造产业发展“政策洼地”,促进皖北城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承接长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
其实这些年,皖北也早已开始有了长三角气质,有专家介绍,在全新的长三角规划纲要中,不仅将安徽全境纳入规划,更提及了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内容。
蚌埠
且看这次“入长”的“带头大哥”蚌埠,乘上高铁,从蚌埠出发,40分钟可以到达南京,两个小时便可到达上海;货物装船,从蚌埠港始,沿淮河进长江,可以直接通到上海港。再看亳州,商合杭高铁开通之后,亳州到杭州的距离将被缩短到3个小时左右,到郑州只需1个小时……
“在我看来,要实现更高质量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效率,二是公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作用,长三角是要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在区域内自然要先带动皖北、苏北、浙西南等目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陈建军说。
41口的大家庭怎么协调
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前身,是1992年15个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自发倡议的联席会议制度,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这15城曾经是让长三角其他城市仰望的“富人俱乐部”。直到2003年才首次扩容,让台州入了会,而直到2010年,才有来自安徽的城市被纳入组织。
长三角41市市长
过去,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之间的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差异并不大,而如今扩员到41市,城市个性各异,禀赋不同,诉求更不一样,这么一大家子,能拧成一股绳吗?
对此,陈建军有着自己的看法。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长三角各地都想要有一个靠近中心城市的机会。“其实每年一次的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更像一个联络感情互通有无的大Party,各地宣传自身的同时,也能听第一手的消息,我认为很有必要。”
陈建军还给记者讲了几年前的一件趣事。江苏一位市长曾在某年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上告诉他,过去,由于行政级别不同,他们到上海市去对接工作往往会碰壁,可自从成为了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一员,大家都成了地位平等的成员,对接交流就顺畅多了,因而他们非常看重这样的平台。
“如果我们没有加入,那么我今天就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么近距离地了解所有长三角城市发展合作的信息,这里有很多的商机,包括产业合作、城市之间的资源要素对接,市长们在一起也能碰撞出火花。”去年4月,池州被吸纳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入会”一年多,雍成瀚也感言收获很大。
而在具体的协调合作上,都市圈越来越成为有力的抓手,这些年来,作为“中间层”的平台和机制,都市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起补充与推动作用。
在今天的大会上,我们也听到了许多来自都市圈实打实的好消息:上海大都市圈启动编制空间协同规划,强化同城效应,构建上海90分钟出行圈;南京都市圈启动发展规划编制,积极谋划“长三角科创圈”;杭州都市圈吸纳衢州市、黄山市作为新成员,启动编制新一轮规划;合肥都市圈吸纳蚌埠市作为新成员,出台行动纲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协同谋划,共建重大项目库;浙东经济合作区积极推进甬舟一体化,加快打造甬舟一小时交通圈……
从全域层面的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到各大都市圈合作,到以宁杭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为代表的轴带合作,以G60科创走廊为代表的跨区域组团式合作,再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长三角已布下“天罗地网”,全面激发每一座城市最深层的活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