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美景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祁连山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甘肃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最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紧迫任务。
“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祁连山由曾经的‘千疮百孔’到现在的‘满山苍绿’,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在日前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如是说。
祁连山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甘肃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最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紧迫任务。
近年来,经过省市县三级和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祁连山生态保护“大见成效”。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祁连山旧貌换新颜
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最为脆弱的市州之一,甘肃省武威市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祁连山保护整改力度,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努力壮大林业产业,全面提升生态发展水平。
秋日,走进武威市天祝县千马龙煤矿矿区,狭长的沟谷中,新种的云杉树郁郁葱葱。
记者了解到,2017年8月,武威市天祝县对千马龙煤矿上部矿区进行拆除,完成恢复治理面积约10.82公顷。千马龙煤矿矿区采取“边拆除、边清运、边覆土”措施,拆除了风机、轨道、风机房、监控室、看护房等地面设施、设备,进行了井口封密。截至2018年5月24日,千马龙煤矿地面设施、设备全部拆除并完成覆土复绿工作,恢复治理面积462亩。
千马龙煤矿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大片云杉林,从山沟头一直延伸至山沟后。武威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高压线’,谁都不能动,谁都不能碰。”
现在,走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县境内,无论是石门沟、阿沿沟等山沟,还是扎马河、半阳河一带的矿渣区,或是炭山岭镇千马龙、大滩煤矿等地,曾经满目疮痍的“伤疤”,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坡坡生机勃勃的山草、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地。
天地一体化监测,全方位守护生态环境
初秋时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腹地寒意渐浓。腹地深处,无人机螺旋桨掀起的气浪同清晨山雾一同升腾,这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畅河自然保护站工作人员杜永林进行的第四次日常野外巡护。
杜永林放飞无人机、打开终端屏,方圆数里内的森林草原尽收眼底;配合卫星遥感和地面生态定位监测数据,只需要1小时,他便将所负责的近30平方公里辖区内的环境状况了然于胸。
横亘甘肃、青海两省的祁连山,东西绵延800余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至6000米,境内冰川遍布、草深林密、动植物种类繁多。5.02万平方公里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有76%的面积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
张掖市充分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监测等信息技术,建成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着力构建高效能、信息化、多方位、全覆盖的长效监管体系,形成了“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生态环境监管格局。在张掖市,生态环境问题半小时预警、两小时处置、两天内核查、全程跟踪督办。
“近期,我们常常能看到祁连山‘萌物’刷屏网络,雪豹、兰马鸡、白唇鹿、赤狐等过去罕见的山野精灵们纷纷揭下神秘面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这一可喜现象背后,体现出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日益好转,而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功不可没。
“我们还可通过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综合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情况适时做出预警,有效监管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退化、雪线上升、草原退化、湖泊变化、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为张掖市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为全面提升张掖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科技支撑。”张掖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平台负责人韩多钢说。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让生态环境监管逐步从“人防”到“技防”,实现了科学化、精准化和信息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